KK免更新
(我国减贫故事)"定制"扎根山野 "下乡的滋味"释富民效应
中新社福建宁德9月26日电 题:"定制"扎根山野 "下乡的滋味"释富民效应
初秋,闽浙接壤大山深处的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坑底乡地源村、浩溪村一带,农人忙着采摘小辣椒,将一筐筐小辣椒挑到村里"下乡的滋味"服务点收买;而一辆辆卡车满载小辣椒从这儿动身,直达浙江省杭州市、温州市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
"曾经每公斤小辣椒只卖2元(人民币,下同)至3元,现在打上‘下乡的滋味’品牌,每公斤卖到了5元至6元,农人的收入增多了。"返乡创业农人吴运贵一边安排人员忙着过秤、选择、装箱,一边对记者说。
"下乡的滋味"品牌越擦越亮,成为寿宁县区域性公共品牌,逐渐释放着富民惠民效应。坑底乡"下乡的滋味"服务站担任收买农产品的胡从眉说,曾经这儿的马铃薯、南瓜、笋干、金丝扣等都是自产自销,现在每年仅笋干就卖出1500多公斤,收入10多万元。
2015年,寿宁县下党乡间党村注册"下乡的滋味"商标,并以"下乡的滋味"为品牌,推出全国第一个可视化扶贫项目——定制茶园。
定制茶园,便是由下党村向全国招募茶园主,茶园主以一年每亩2万元的价格租下茶园,每年春秋两季,能够获得50公斤干茶,还能够到茶园体会采摘茶叶,参加相关耕耘活动。
"茶园租出去了,茶叶也跟着卖出去了。"推进创立"下乡的滋味"品牌的曾守福说,定制茶园让茶农尝到甜头,每年每亩茶园增收3000多元。
下党村的"定制茶园",还树立了可视化体系。茶园架起探头,开发24小时直播的可视化体系和农产品可追溯体系,让茶园主经过APP可随时点击检查茶园栽培办理和茶叶出产加工状况,隔空把关出产自己的"定心茶"。
看好"下乡的滋味"品牌的潜力,寿宁县2018年1月树立福建"下乡的滋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下党村签定"下乡的滋味"商标授权运用、商标转让协议,与供销、邮政、移动等单位及工业龙头企业打开战略协作。
随后,该县在14个城镇所在地设置"下乡的滋味"服务站,在农产品集中村树立20多个服务点,担任向农户收买当地足球吧论坛"土货";一起,出台系列办理方案,让品牌办理走向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我制造的手艺茶打上了‘下乡的滋味’品牌,即使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网上仍是畅销。"现在,下党村美好茶馆的主人王光朝也学会线上接订单、收货款,线下打包、发货。
安身各城镇的区域优势,寿宁县全面仿制并立异拓宽下党乡"定制茶园"形式,推出"定制果园""定制菜园""定制大米"等,建成各种农副产品栽培出产基地。
并且,该县推出"我+1"工业扶贫方案,以当地贫困户为首要服务目标,采纳"我+一亩菜园""我+一亩地""我+一亩果园""我+一群鸡"等形式,引导企业、社会力气与贫困户实施"1对1"帮扶,添加贫困户的"造血功用"。
寿宁县委书记汤孔忠表明,"下乡的滋味"已经成为全社会参加扶贫的情感标签,敞开消费扶贫的新形式;寿宁以"渠道+协作社+农户"为根本构架,引导安排化出产、专业化分工,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实在处理了农产品卖不出去与卖不了好价钱的问题。
现在,寿宁县以"下乡的滋味"品牌对接出售的产品掩盖50多个城市,协作企业93家,其间定制的产品有9种。
农副产品连绵不断从寿宁销往全国各地,为当地农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直接带动他们脱贫致富。据下党乡政府担任人介绍,下党乡农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1988年的186元增加至2019年的14777元。(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