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4-14 12:15:08
  • 阅读(4595)
  • 评论(13)
  • 中新网4月14日电 近来,公安部修订了《路途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则》(公安部令第157号),新《程序规则》将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针对"如安在异地处理‘电子眼’拍到的违法行为、对租借车发作的交通违法处理有哪些规则"等问题,公安部进行了相关解读。

    一、《程序规则》修订的主要原因和考虑是什么?

    答:《程序规则》于2004年5月1日施行,于2008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程序规则》的施行,对标准公安交管部门法令行为,保护交通参加者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效果。但跟着经济社会的开展,迫切需求对《程序规则》作出修订:一是年代开展的需求。《路途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则》2004年公布、2008年修订。修订施行十年来,该程序规则为公安交管部门依法处理路途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供给了根本标准和依据。跟着经济社会的开展,以及人民大众对民主、法治、公正、正义的更高要求泰国试管婴儿,交通违法行为处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程序规则迫切需求进一步清晰和标准。二是推动"放管服"变革的需求。2019年公安部印发《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开展服务企业大众60项方法》,推出了交通违法行为异地处理、便当租借轿车处理交通违法行为等一批变革方法,依照变革应当在法治轨迹内进行的要求,亟需修订《程序规则》,为变革方法供给依据。三是及时处理交通违法行为的需求。近年来,交通技能监控记载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不及时问题日趋杰出。为破解此类问题,需求依照《行政处分法》等法令法规的规则,对现行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的处分程序作进一步修正完善,为公安交管部门严厉依法标准处理交通违法行为供给法令依据。

    此次修订要点对以下内容作了修订:一是交通违法行为人能够跨省异地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当事人清晰承受异地处理的,处理地公安交管部门能够帮忙发作地公安交管部门查询交通违法行为现实、代为送达法令文书、代为实行处分奉告程序,由交通违法行为发作地公安交管部门依照发作地标准作出处分决议。这项方法将于5月1日起在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试点,6月底将在全国全面施行。二是清晰了交通违法信息告诉的要求。规则公安交管部门应当经过手机短信、移动互联网程序等方法告诉机动车所有人或许管理人。增加了交通警察在执勤法令时发现机动车有交通违法行为逾期未处理的,当场奉告当事人的规则。一起,开始民事诉讼案子处理程序,增加了法令文书电子送达和公告送达程序。三是完善了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程序。当事人经奉告未自动承受处理的,经过邮递送达、电子送达、公告送达等方法奉告后,当事人未提出异议、未进行陈说申辩的,公安交管部门能够依法作出行政处分决议后送达被处分人。四是增加了告发交通违法行为的规则。为进一步提高路途交通管理水平,提高大众参加,《程序规则》清晰对单位或许个人供给的违法行为相片或许视频等材料,经查验现实的,能够作为处分的依据。此外,本次修订还标准了查验酒驾醉驾违法犯罪嫌疑人体内酒精含量以及从头查验的程序要求,增加了与保险监管组织树立交通违法行为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联络起浮准则等内容。

    二、人们日常日子和作业的活动半径越来越大,难免会出现在日子、作业居住地之外发作交通违法行为,特别是被"电子眼"拍摄到交通违法行为。《程序规则》修正后,如安在异地处理"电子眼"拍到的违法行为?

    答:跟着车辆、人员的大活动,大众跨省异地处理交通违法行为难的问题越来越杰出。依照原规则,机动车驾驶人只能在交通违法行为发作地或许机动车挂号地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为回应大众关心,《程序规则》清晰,机动车驾驶人对交通违法行为现实无异议的,除了能够在违法行为发作地处理之外,能够挑选在发作地以外的恣意当地公安交管部门承受处理。处理地公安交管部门将代交通违法行为发作地公安交管部门实行查询交通违法行为现实、奉告处分内容和当事人的权力、送达行政处分决议书等程序,行政处分依照发作地的处分标准实行。

    《程序规则》的施行,一方面,便当机动车驾驶人及时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机动车驾驶人对交通违法行为现实无异议的,能够在全国恣意地公安交管部门承受处理,打破了本来交通违法行为发作地、机动车挂号地的约束。另一方面,表现了过罚适当的准则。依照《路途交通安全法》第123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据本地区经济开展和路途交通安全作业实践,对交通违法行为罚款承认了不同的处分标准。《程序规则》清晰,依照交通违法行为发作地的处分标准作出处分决议,愈加契合《行政处分法》过罚适当的根本准则。

    三、怎么更快捷、更高效地获悉交通违法行为信息,《程序规则》修订后是否有相关规则?

    答:依照原规则,公安交管部门应当自交通技能监控设备搜集交通违法行为记载材料之日起的十日内审阅录入路途交通违法信息管理体系,并在录入体系后三日内向社会供给查询。一起,能够经过邮递、发送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法告诉机动车所有人或许管理人。实践中,交通违法行为奉告不精确、不及时、不到位问题,一直是大众反映较多的问题之一。为提高交通违法行为的及时性、奉告率,公安交管部门审阅录入时限,由本来的十日削减到五日,并拓展了奉告途径,清晰公安交管部门应当经过手机短信、移动互联网程序、邮递等方法告诉机动车所有人或许管理人。一起,还增加了交通警察在执勤法令时发现机动车有交通违法行为逾期未处理的,当场奉告当事人的规则。

    为保证法令文书能够得到依法、及时、标准、有用送达,《程序规则》在原有直接送达的基础上,增加了法令文书的邮递送达、电子送达、公告送达等送达方法。交通违法行为人、机动车所有人或许管理人能够在处理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处理机动车或许驾驶证事务时,书面承认联络方法和法令文书送达方法,或许在公安交管部门互联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存案或许改变联络方法或许法令文书送达方法。

    四、《程序规则》对请求消除交通违法行为有哪些新规则?需求提交哪些材料?经过何种方法请求?

    答:依照原规则,机动车被盗抢期间、因救助危险或许紧迫避险形成的交通违法行为的,公安交管部门应当消除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但对消除交通违法行为需求供给哪些证明材料,没有清晰要求。依照《程序规则》,当事人供给报案记载的,能够消除机动车被盗抢期间、机动车号牌被别人冒用期间发作的交通违法行为;当事人供给证明其正在救助危险或许紧迫避险的证明材料,能够消除救助危险或许紧迫避险期间发作的交通违法行为。此外,针对实践中柔弱规则不清晰,部分交通违法行为发作地与机动车挂号地对当事人请求消除交通违法行为互相推诿问题,新规进一步改善完善了受理流程,清晰规则当事人能够在全国恣意地公安交管部门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窗口提出请求,公安交管部门将经过内部流通程序将当事人请求转递至发作地公安交管部门核对并将处理结果告诉请求人。公安交管部门还将供给网上请求途径,当事人能够登录"交管12123"手机APP在线直接向交通违法行为发作地公安交管部门提出消除请求。

    《程序规则》的施行,一方面,经过清晰规则消除交通违法行为需求提交的请求材料,增加了当事人请求消除交通违法行为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经过拓展当事人请求途径,愈加便当当事人提出请求,将愈加有力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五、《程序规则》对租借车发作的交通违法处理有哪些规则?

    答:近年来,轿车租借职业敏捷鼓起,但由于承租驾驶人大多既不在交通违法行为地,也不在机动车挂号地,没有方法依照现行的程序处理轿车租借期间交通技能监控记载的交通违法行为,租借轿车交通违法行为处理难问题成为困扰承租驾驶人、租借企业的难点、痛点。为此,2019年公安部出台《便当处理轿车租借期间交通技能监控记载的路途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方法》,清晰承租人能够经过"交管12123"APP网上查询、自助处理租借轿车交通违法行为,免除多地奔走的时刻和经济本钱,对承租驾驶人未及时处理的,依据租借企业请求并经公安交管部门核对现实的,公安交管部门可将交通违法行为记载转移到承租驾驶人名下。为保证变革方法于法有据,《程序规则》清晰规则,对交通技能监控设备记载的交通违法行为信息,能够承认实践驾驶人的,公安交管部门能够将该交通违法行为由机动车名下改变至实践驾驶人名下。

    《程序规则》的施行,将极大地惠及广阔承租驾驶人、和租借企业,估计每年将为租借企业节省数亿元的运营本钱。一起,公安交管部门将及时总结此项变革方法施行效果,当令扩展适用规模,让变革方法惠及更多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驾驶人。

    六、《程序规则》对大众告发交通违法行为有哪些规则?怎么用好大众在标准交通秩序、共建杰出交通环境方面的监督效果?

    答:承受大众告发违法行为,是近年来一些法令法规鼓舞大众参加社会管理的常见方法。2019年1月施行的《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订发布的《反恐怖主义法》、《全国经济普查法令》等多部法令、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对大众告发违法行为作出规则。路途交通环境与每一位交通参加者休戚相关,依照《程序规则》,对单位或许个人供给的交通违法行为相片或许视频等材料,经查验现实的,能够作为处分的依据,既有利于强化社会监督,催促交通参加者自觉遵章遵法、文明出行,提高交通文明水平;也有利于鼓舞广阔交通参加者自动参加交通陋俗管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大众告发交通违法行为是一把双刃剑,在充分发挥其加强社会监督的积极效果的一起,也要实在防备歹意告发、告发投机等违法社会公序良俗的违法违规问题的发作。对此,公安交管部门将经过细化承受大众告发交通违法行为的规模、标准大众告发的条件和程序、严厉打击不诚信告发人等方法,标准大众告发交通违法行为作业,保证大众告发交通违法行为得到杰出的实行。一起鼓舞各地施行无偿告发交通违法行为,对需求出台有偿告发交通违法行为的,主张各地经过当地性法规、当地政府规章或许标准性文件规则,并设定奖赏上限。

    七、有些驾驶人安全意识、法令意识淡漠,会累积几十分,乃至上百分,不及时承受处理,《程序规则》对这些人,公安交管部门将怎么处理?

    答: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不及时,一直是困扰公安交管部门的难题之一。实践中,一些交通违法行为人不及时自动处理交通违法行为,形成很多的未处理交通违法记载累积,导致行政处分惩戒效果得不到有用显示、教育功用得不到有用发挥,行政处分在纠正违法、推动遵法方面的效果大大被削弱。

    为及时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程序规则》对处分程序作出了详细清晰的规则,对交通违法行为人或许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经公安交管部门告诉仍未自动承受处理的,公安交管部门在依法严厉实行交通违法行为告诉、奉告处分内容和当事人享有的权力后,当事人既未提出异议也未及时处理的,公安交管部门能够直接依法作出行政处分决议。

    为稳步推动此项规则的履行,公安交管部门将依据各地未处理的交通违法记载数量、交通违法行为严峻程度,进一步细化施行方法,当令保险有序推动此项准则的施行,经过强化法令法规的实行,催促交通参加者严厉遵法、安全出行,实在保护杰出路途交通秩序,防备和削减路途交通事故。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39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