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2-16 11:30:06
  • 阅读(785)
  • 评论(12)
  • 雪域边关,那一道道立身为旗的身影       ——西藏军区党员部队发挥前锋模范作用为国戍边的故事

    边防某团官兵输送配件踏雪巡查,党员冲锋在前。王 乾摄

    隆冬,西藏军区礼堂济济一堂,一部关于党员带领官兵戍边的纪录片正在上映——

    "永飞,虽然我把你的骨灰带回了老家,可是你的魂却留在了这儿!"纪录片中军嫂周忠燕的嘶声哭喊,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十年前的捐躯崖畔。

    2009年6月24日,大雨初歇,征途泥泞。周忠燕的老公、西藏军区边防某团原轿车队党支部副书记、队长胡永飞带领"党员突击队"抢运建材,车队如绿色长龙在云中回旋扭转。行至悬崖峭壁折成的大拐弯处,突遇路基下沉、乱石穿空……胡永飞归纳剖析地势,敏捷派出安全员调查山上状况,自己则带队筑路除障。

    "我们听我指挥,快速经过!"路途打通,胡永飞指挥车辆经过风险路段。战友们脱离了险境,胡永飞却因突遇险情,年青的生命永久留在了捐躯崖。

    在高原上作业,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名贵的是精力。自1950年十八军将士进军西藏以来,一茬茬共产党员带领官兵据守高原、甘于贡献,用芳华和热血铸就了特别能喫苦、特别能忍受、特别能战役、特别能创业、特别能贡献的"老西藏精力"。正是靠着这种"缺氧不缺初心,使命高于生命"的奋斗干劲,西藏军区新一代共产党人为"老西藏精力"注入新的年代内在,坚持忠实为魂、实干为本、贡献为荣,因使命而拓荒,因职责而担任,带领官兵出色完结多项严重使命,像一颗颗永不生锈的钢钉,牢牢钉在祖国西南边关。

    誓死也要完结使命,既是党员许诺,也是举动自觉

    冬雪刚把暮色染白,卓拉哨卡哨长杨东儒就吹响了"集结号"。

    情报显现,不法分子妄图趁酷寒低温越界闯关,上级指令卓拉哨卡官兵担任阻拦抓捕。

    "共产党员朝前站!"部队调集结束,听到杨东儒的话后,几名党员毫不犹豫地站到部队前面。因为无法判别不法分子何时现身,这次埋伏很可能要变成持久战。

    暴风卷着雪花,漫天飘飘洒洒。埋伏队员赶到预订地域刚刚席地而卧,转眼就被大雪掩盖,与雪山冻土融为一体。时刻消逝,他们身体的热量逐步下降,1小时背工脚麻痹,3小时后视野含糊……但是队员们无一畏缩,直到使命完结。

    誓死也要完结使命,既是党员许诺,也是举动自觉。

    大雪封山前,军区机关紧前做好冬囤作业,运送使命落到了某轿车团官兵身上。没啥好讲的,由党员担任的前锋驾驶员就该担最重使命、行最险征途。

    谈及那段两个多月的运送阅历,四级军士长闫双林觉得非常幸亏。其时,轿车在冰雪构成的"动感地带"屡次呈现毛病,他边修边走,昼夜兼程。行至一个劲风口时,轿车再度趴窝,闫双林想尽办法仍难以修正。其时他面临两个挑选:弃车寻觅出路,或是原地等候救援。很明显,前者是求生,后者简直便是等死……

    第一时刻上报状况后,闫双林挑选了看守车辆和物资。他在劲风口上一守便是三天两夜,比及上级派人铲雪赶届时,闫双林已失去知觉,与车"结成一体"。他的头发被冰"拴"在车窗上,剪断才干分隔。战友们都说,闫双林"仅伤毫发"是个奇观。

    每项戍边"特技",背面都有党员主干的艰苦探究

    初冬时节,上级领导到某调查哨检查作业。士官党员陶风介绍作业状况时,听到云中传来动静,随口就说:"是×型直升机飞过来了。"领导将信将疑,经过望远镜观测。公然,过了一会,远处山口呈现直升机豆粒巨细的踪影。

    每项戍边"特技"的发生,背面都有一段党员主干的艰苦探究。雪域边关云遮雾罩,有时操作配备也很难辨清空中方针。为了练成"活雷达",陶风每当晴天都会留心飞机动静,经过声响把多型飞机差异开来。一朝一夕,他仅凭弱小声响就能大致判别出飞机方位、机型。

    戍边守防使命严重,防区的风吹草动都要门儿清。卓拉哨卡野外不适宜活动,党员主干不满足于调查室得来的数据,就到风口山巅寻觅最佳调查点位。有一年入冬后,驻地气温突降,一夜间雪墙比人还高。党员、四级军士长段新林仰视被雪掩盖的制高点位,动了心思。他取来工兵锹,猛铲3个多小时,清出一条20米长的通天雪路,建立起一座移动调查哨。

    边防哨卡大多建在雪山顶上,没有固定操练场所。咋办?无名湖哨卡党员主干量体裁衣安排操练,把矗立山巅的四层哨楼变成了精武场馆。射击操练时,岗兵们在各层楼道内持械运动,听令朝着对面的胸环靶操练。此举的确不行规范:一来枪与靶子的间隔未足百米;二来胸环靶也不规范,比常用的份额缩小许多;三来枪手没有固定瞄准一个方针,楼上楼下的靶标都成冲击目标。

    可便是这样,所达到的操练作用并不逊于正规FBA头程靶场。参与上级交锋,哨卡官兵出手不凡:116米仰角射击,精准射中山顶探头;78米越障追歼,消除"窜逃之敌";42米横向点射,打穿一排隐显靶子……哨长易大扬说,战场上,敌人离你绝不会只是百米,更不会会集在一条直线上。安排间隔纷歧的俯(仰)角射击操练,更能贴合实战需求。

    团长将自己与兵士拴到一同,告知他"两个人一条命"

    "山山山山连山山,此山可闻彼山音;朝夕径走仅半程,行行行行复行行……"哼着歌谣,边防某团党员巡查队踏上冬天巡查征途。

    险情的呈现,往往没有任何预兆。走着走着,担任开路的一名干部忽然掉进腐叶叠积的沟壑。拽着攀爬绳爬到安全地带的这名开路者,是获评"全国优异共产党员"的边防某团团长胡广军。有22年党龄的他,每次巡查都坚持担任先导。

    巡查要当排头兵,这是前辈们用生命立起的标杆。戍边史书曾记下这样悲凉的一页:1984年1月15日,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张贵荣在勘查边防路途时忽然发病献身。愈加令人痛心的,是之后的1991年、1998年和2005年,这条边防线上又相继有官兵倒下。胡广军说,从那以后,带头以身涉险为战友拓荒安全通道,已成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攀到"刀背山"上,真实的检测才刚刚开端。"00后"兵士匡扬武看着山下的河流细如银丝,有些害怕腿软。见状,胡广军二话没说,拿出一根绳子将自己和匡扬武拴到一同,告知他"两个人一条命"。这样的鼓舞,让匡扬武瞬间有了底气,跟在团长后边顺畅经过天险。

    有人说,在高原边关"躺着都是贡献"。但边防某团团长高超诚不这么以为,他说:"要躺,回家躺去!"

    那年隆冬,为蹚出一条新巡查途径,高超诚带领"党员突击队"踏着晨雪攀爬,拓荒安全通道。"把巡查路上的雪坑、冰河、暗壑等风险地段标明出来,是一项谋福代代戍边人的大事,冒险是值得的!"高超诚没顾过个人安危,一心想让巡查路赶快"定型"。

    一行人奔走风尘,在冰峰雪岭寻觅"天然圈套",打开"逝世作业"。接连作业13个小时后,步履蹒跚抵达目的地的高超诚马上向上级陈述状况:"巡查路平均海拔4700多米,途经70多处风险路段,需蹚11条冰河,要攀21处断崖,跨过42块巨石,冰雹、雷电、雪崩频发……"报告完,劳累过度的高超诚头一偏,一口鲜血吐在雪里。

    高超诚用生命完结了最终一次对安排的报告,关于家人,他却没能留下只言片语。

    这样一群党员,在雪域高原形成了一座巨大磁场

    房在山巅,林在云海。

    走进海拔4700多米的西藏岗巴县城,街道上光溜溜一片,仅有有树的当地便是兵营。这些高原红柳是第一批戍边党员建营落户时栽下的"扎根树"。

    红柳还有个赋有生命力的姓名——左旋柳。面临高原的苦寒环境,它们旋转着成长,以此将根系深深扎进高山冻土。"看到红柳,就想起在党员带动下,一茬茬官兵扎根边远地方的忠实与贡献。"退伍30多年,前不久重回"娘家"的老兵邓学伟这样说。

    兵者,战、守、迁皆施于阵营。哨卡之于官兵,涵盖了国与家的完好含义。

    15年前,兵士李金来到湿润多雾的多仁沟,初次亮嗓,他就喜爱上了在雾里放歌的豪宕感觉。荣耀入党后,李金来到国门前,在巨石上刻下"家"字明志,决计与战友把烦闷单调的日子,过成阳光灿烂的日子。他同战友建筑晾衣棚,构建半地下温室,让我们穿上了去霉除潮的衣服,让营院瓜甜果香。有一次,他借度假之机,从云南老家带回喜润耐寒的花卉种子,让鲜花在高原高寒的哨卡开放。

    相比多仁边防连,"绝壁哨卡"拉则拉的日子方式愈加"原始",一度通讯难、用电难、行路难……2010年4月,党支部书记王毅来到这个边防连,从此开端了"泥腿书记"的征途。为了连队作业,他多个日夜不眠不休,带领连队捧回"边防执勤先进单位""底层全面建造先进单位"等奖牌;为了哨卡建造,他带头转移砖块、钢筋和水泥,把高压锅、洗衣机、电视机、冰柜等设备搬进哨楼。

    哨卡条件改进了,王毅却因病泪别哨位。"伴着朝霞迎来天长地久,我把芳华融进雪莲怒放的天堂……"听着最喜爱的歌谣,王毅梦回雪山。虽然脑瘤压榨神经、手哆嗦得凶猛,但王毅仍是歪歪扭扭写下《戍守边防100个应知道》留给后来战友。

    弥留之际,他尽力睁开眼睛,朝着边关方向敬了最终一个军礼……

    这样一群党员,在雪域高原形成了一座巨大磁场。这磁场,吸引着一茬茬官兵前赴后继扎根边远地方,把芳华热血挥洒向钢铁长城。

    党员带头走,光辉就会有;军魂深扎根,愿望能成真。

    ——某旅七连排长 于志强

    身为党员,就该在存亡存亡之际,挺身而出,诠释英勇。

    ——某基地连长 平措仁青

    党员要争做万能标兵,扬长补短。只要全面提高本质,才干像钻石相同,每一面都闪闪发光。

    ——拉萨警备区中士 许云豪

    刀前谈笑自如,色不变;有泪藏于眼底,不轻弹;头顶天,脚踩地,坚如磐。若欲以威武屈,头可断。

    ——某旅火力连排长 陈秋任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12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