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2-06 09:40:06
  • 阅读(8673)
  • 评论(7)
  • 中新网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 孙自法)哺乳动物先人中从前一体化的听觉和咀嚼结构是怎么完成别离并向"各司其职"演化?学界此前对这一要害节点的猜想,已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电子天平研讨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研讨团队最新研讨发现的切当化石根据支撑。

    中科院古脊椎所毛方园、王元青与美国文东影院全网影视VIP会员免费在线观看天然历史博物馆孟津等学者协作,经过对采自辽宁热河生物群早白垩世(距今约1.24亿年)基干兽类的李氏源掠兽化石的研讨发现,李氏源掠兽无缺展现出听觉和咀嚼两个模块在基干兽类中的演化别离特征——听骨与麦氏软骨之间无骨质链接,代表了哺乳动物演化中听觉与咀嚼模块别离的要害节点。

    毛方园展现介绍赵闯制作的李氏源掠兽生态环境复原图。孙自法 摄

    毛方园称,李氏源掠兽多件化石标本初次展现出一个要害特征,即听骨与麦氏软骨之间无骨质链接,代表了哺乳动物演化中听觉与咀嚼模块别离的要害节点。一系列完好、接连的化石根据还标明,别离的听觉和咀嚼模块,增强了它们的"各司其职"演化才能,听觉器官具有向高灵敏度高频听力开展的潜力,咀嚼器官也取得牙齿和咬合方法多样性演化以吸取不同食物的可能性,然后导致现生兽类哺乳动物的茂盛。

    她说,得益于高精度CT扫描的成果,李氏源掠兽化石研讨还提醒,基干兽类哺乳动物在前期(至少1.2亿年前)有5块中耳听小骨,长度仅5毫米,并初次取得5块听小骨的详细三维形状。现在,哺乳动物只要3块中耳听小骨,另两块听小骨其一演化为附着听膜的外鼓骨,另一块已在演化进程中丢掉或融合到听骨链关节上。新的研讨效果,为哺乳动物听骨演化供给了可信的化石根据。

    一起,作为听觉器官的重要部分,中耳接纳信号,内耳向大脑传递信号,李氏源掠兽化石研讨还发现,与中耳听骨严密相关的内耳,其耳蜗管以直线方法向颅基部延伸,但已抵达极限,代表着哺乳动物耳蜗用不同方法增加以进步听力的一个演化"试错试验",必定程度上支撑了兽类(包含人类)的旋转耳蜗,是一种在有限空间中包容伸长耳蜗管更可行的演化方向。

    "李氏源掠兽化石的多项研讨效果,都为发育生物学研讨供给了更多参阅根据。"毛方园说。(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1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