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8-17 18:32:06
  • 阅读(736)
  • 评论(12)
  •   央广网吴忠8月16日音讯(记者重庆康明斯发电机出租田甜)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假如你看到的是一望无垠的荒漠,你的心里一定是悲惨的,由于那意味着荒芜人迹,意味着生命的绝迹。但当你看到荒漠上的一个个草方格子,一棵棵花棒、柠条,相信你的心里一定是感动的。宁夏地处祖国内陆,三面环沙,终年遭到风沙侵袭的要挟,因而,防沙电话机器人治沙在这儿就分外重要。而宁夏在防沙治沙方面获得的作用,也分外令人称誉。

      吴忠市盐池县:加强生态软弱区综合管理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沙子跑,抬脚不见踪。”30年前的宁夏盐池县沙泉湾就是这个姿态。沙泉湾地处西北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是典型的戈壁沙漠区域。这儿曾经是风沙暴虐、寸草不生,放眼望去,只要一望无际的沙海。

    沙泉湾管理之后的姿态。(央广网记者 田甜 摄)

      与30年前不同,2018年8月1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采访团北线记者们走进沙泉湾,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生气勃勃的植被和树木,偶然还能在这一片绿色中心看到星星点点的粉色小花。这样的改动,都得益于沙泉湾多年的生态管理作业。

    沙泉湾绿色植被中点缀着粉色的花朵。(央广网记者 田甜 摄)

      从1993年开端,经过治沙造林、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办法,经过十年间绵长而又艰苦的尽力,沙泉湾20万亩黄沙管理完结,沙漠地带主色由“黄”变“绿”,完成了沙漠地带的生态反转。

    沙泉湾栽培的新疆杨。(央广网记者 田甜 摄)

      盐池县环境维护和林业局副局长王增吉在介绍盐池县生态建设要点办法时提出了三点结合:天然修正与人工造林相结合、生态移民与舍饲饲养相结合、工程办法与生物办法相结合。

    盐池县环境维护和林业局副局长王增吉介绍盐池县防沙治沙作业。(央广网记者 田甜 摄)

      盐池县在总结防沙治沙经历时提出了五点内容:榜首,领导的注重和洽的方针为防沙治沙的推进供给重要确保;第二,科学技能和量体裁衣的办法是防沙治沙成功的严重战略;第三,监管并重和育婴管护是防沙治沙可持续发展的牢靠途径;第四,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扩展治沙作用,是防沙治沙推进的重要办法;第五,国家方针的支撑和生态工程建设为防沙治沙供给了重要支撑。

      灵武市白芨滩治沙区:“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观

      8月15日下午,宁夏行采访团北线的记者们又来到了灵武白芨滩国家级天然维护区“治沙前哨”,见证了这儿的治沙奇观。

      灵武市坐落宁夏中部干旱带,直接遭到毛乌素沙地的要挟。白芨滩防沙林场,以其特别的地理位置,成为人类与沙漠抢夺生存空间的前沿卫兵。

    灵武白芨滩国家级天然维护区的四年治沙作用。(央广网记者 田甜 摄)

      灵武白芨滩国家级天然维护区建立于1953年,现总面积148万亩,地处黄河以东毛乌素沙地边际。60多年来,经过三代人的不懈尽力,累计治沙造林63万亩,操控流沙近百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有用遏止了毛乌素沙地的南移和西扩,维护了黄河、银川河东的生态安全。

      灵武白芨滩国家级天然维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兴东介绍这儿的防沙治沙作业。(央广网记者 田甜 摄)

      灵武白芨滩国家级天然维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兴东介绍说:“这儿本来没有生命,有了绿色今后,昆虫就有了;昆虫有了,渐渐的一些鸟类就回归了;鸟类有了今后,小动物就有了。所以经过咱们的尽力,不只构筑了前沿的固沙系统,并且协助天然修正了生态系统。”

    灵武白芨滩国家级天然维护区的十年治沙作用。(央广网记者 田甜 摄)

      据了解,2000年今后,灵武白芨滩国家级天然维护区改动曩昔“一季造林、成活在天”的管理形式,运用工程与生物办法相结合的办法,以草方格固沙技能为中心,经过旱季播撒草籽、穴播灌木种子、养分袋苗造林、春秋植苗造林等先进技能,使造林成活率从曩昔的5%,提高到现在的70%,把沙漠从引黄灌区边际逼退20多公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3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