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7-26 11:48:46
  • 阅读(2391)
  • 评论(13)
  •   来历:视觉我国

      7月底又有地理大戏演出——月全食。

      这次月全食将呈现在北京时刻7月28日清晨,不论你在我国什么地方,都将有时机目击。假设曾经没有仔细欣赏过月全食,或许没看够,这次千万别错过。

      由于,据报道这次月食的全食阶段长达1小时44分钟,可能是本世纪继续时刻最长的月全食。

      可欣赏红月亮近两小时

      据测算,此次月全食于28日2时24分发作初亏,6时19分复圆。其间约1小时44分钟,月球彻底处在地球暗影中。为什么继续时刻这么久?月全食的时刻又是由什么决议的?

      咱们知道,地球绕着太阳女用器具公转,月球又绕着地球公转。发作月食的条件是,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中心,挡住了太阳光。月全食继续的时刻长短和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方位联系密切相关。

      中科院国家地理台研究员平劲松介绍,这次月全食的时刻比较长,与月球恰巧坐落远地点,与地球的间隔比较远有关。

      "根据开普勒第三规则,行星沿椭圆轨迹绕主星体工作,它在单位时刻扫过的面积持平,由于月球坐落远地点时,是绕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时分,因而穿过地球暗影的时刻就长。"平劲松说。

      解说月全食继续时刻,地月间隔是最陈词滥调的原因。可是这仅仅其间一个要素。

      平劲松介绍,还有一个重要的要素是日地间隔。现在夏至刚过去一个月,夏至是一年傍边日地间隔最远的时分。相同根据开普勒第三规则,这也是一年傍边地球绕太阳公转速度比较慢的时分。

      也就是说,在太阳、地球、月球正好工作到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工作速度比较慢,其暗影遮挡月亮的时刻比较长,这也会使月全食的时刻加长。

      两个要素叠加起来,就形成了本世纪继续时刻最长的月全食。这两个要素的叠加可并非易事。未来几十年内可能还会发作许多次月全食。但月全食呈现时,月球并不坐落远地点,或许地球并不坐落远日点,月全食时刻都会相对缩短。所以这时长1小时40多分钟的月全食真可谓大大的偶然。

      假设你曾看过月全食,或许曾留心,月全食呈现时,月亮外表会变得红通通的。正因如此月全食又被称为"血月"。

      平劲松解说说,发作月全食时,月球处于地球的影子里,按说在地球上用肉眼看不到月球。可是地球的大气相当于一个球状透镜,一部分日光经过这个球状透镜发作了折射,照到了月球上。

      并且,在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的过程中,除了红光之外,其他波长较短的光大多被大气层散射向五湖四海。波长比较长的红光照到月亮上面,月亮又把红光反射到地球上。所以发作月全食时,地球上的人们看到的月亮红通通的。

      前后都有日食整容"奉陪"

      这次月全食的风趣之处还在于,它坐落两次日食中心。7月13日发作了一次日偏食,28日清晨发作月全食,比及8月11日又会呈现一次日偏食。

      不到一个月内,三场地理好戏连连看,背面又有什么微妙?

      "这也是一种偶然,仅仅依照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规则,碰巧在这段时刻呈现了这种现象。"平劲松说。

      这个偶然细究起来,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这还得从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联系说起。

      "以地球为参照物,太阳绕地球运动的轨迹被称为黄道,周期为一年。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迹被称为白道,周期为一个月。这两个平面并不重合,中心存在大约5°9′的夹角。"北京地理馆馆长朱进介绍。

      呈现日食的条件是,太阳、月球和地球在一条直线上,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呈现月食的条件是,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线。所以日食发作在新月时,月食则发作在满月时。

      "但黄道和白道并不重合,所以尽管新月和满月频频呈现,太阳、地球、月球的方位并不总能构成一条直线,所以未必会呈现日食或月食。"朱进说,只要太阳坐落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邻近,一同又呈现新月或满月时,才会呈现日食或月食。

      朱进介绍,这次呈现两次日食"夹"一次月全食的状况,巧就巧在,太阳最近工作到了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邻近,月球也正往交点方向工作,并且呈现新月,因而发作了日食。半个月后,月球工作到交点邻近,赶上满月,又呈现了月全食。再过半个月,月球又变成了新月,太阳仍在交点邻近,月球间隔交点也不远,所以还会呈现一次日食。

      日食和月食,究竟哪个更常呈现?平劲松介绍,根据地球和月球工作规则,大约每18.6年日月食的发作规则就会大致重复一次。在每个周期里,日食发作的概率高于月食约40%——日食每年约发作2.1次,月食每年约发作1.5次。

      "但由于日食发作时,在地球上的暗影区规模窄小,从同一个区域日食、月食的可见状况以及日食、月食在地球上可见区域面积考虑,月食的可见概率仍是高于日食的。"平劲松说。

      地理观测的名贵窗口

      跟着人类科学的前进,月全食有了科学的解说,不再被看作"天狗吃月亮"或不祥之兆。其实,作为一种比较共同的天象,月全食是科学家进行地理观测的名贵窗口。

      平劲松介绍,历史上对月全食的观测,让人类认识到地球是圆的,也支撑了日心说替代地心说。自从有了牛顿规则和开普勒规则来演算地球轨迹、月球轨迹之后,地理学家又开端使用月全食来观测月球对其他恒星的讳饰现象。

      这种观测有几个效果。

      一个是由于恒星的方位相对已知,经过对月全食进行观测,即便没有勘探器飞到月球上去,也可以准确丈量月球形状和边际的描摹。反过来,在准确丈量月球的形状之后,根据地月运动规则,在发作恒星讳饰月球现象时,可以经过观测来估测暗弱恒星的空间方位。

      此外,在发作月全食时,还可以经过月球勘探器来勘探月全食导致安特优的月球空间环境的改变。由于这种时分,太阳风会俄然被地球遮挡,月球外表的电离效应会发作很大改变。

      提到月球勘探器,月全食也会对它们发作一些影响。

      平劲松介绍,月球勘探器一般以太阳能作为能量来历,一旦发作月全食,就相当于暂时"断粮",失去了能量来历。并且,没有了光照,勘探器会处于极点低温环境,反过来又需求消耗很多电能。所以对它来说,确实是比较难熬的韶光。

      所以月球勘探器在规划过程中一般也会考虑到月全食的影响。假设真的碰上了月全食,一个协助月球勘探器"熬"过来的有用方法就是封闭其他高耗能工作任务,使剩下的能量可以保持其根本工作,且不被冻坏。

      原标题:周六清晨,一同来看加长版月全食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2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