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7-19 11:56:28
  • 阅读(1846)
  • 评论(13)
  • 原标题:杏子黄时行走在帕米尔深处——“脱贫攻坚在举动”新疆行侧记

    7月12日清晨,在帕米尔高原上海拔3100米的塔县县城,被从北京来的各路记者继续“盘查”的巴副县长神采仍然。

    巴县长,不姓巴,“巴”是他姓名中第一个移动广告音,咱们习惯了这样称号他。他是新疆喀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分担扶贫作业的副县长,是当地人,塔吉克族。大约是由于作业超越二十多年的原因,他为人谦和话少,总挂着笑脸。此行尽管他是主管脱贫作业的副县长,但他仍是很少自动说什么,大多数时分,是在给咱们当翻译。

    塔县是15个民族的会聚之地,同胞乡民们有些讲塔吉克语,有些讲维吾尔语,有些讲哈萨克语,当然,也有搜狗开户人讲普通话。不过,什么言语也难不倒巴县长,这点令我形象深入。因巴县长主管扶贫作业,为翻开他的话匣子,我就问了他一个长久以来我都不能非常理解的问题——建档立卡怎样建?“农牧民在哪,咱们就在哪。这次你们来得太短了,没能带你们进到牧民的毡房里去,特别惋惜……”

    “翻过千层岭哎

    爬过万道坡

    没见过水晶般的冰山

    野马似的雪水河

    冰山埋藏着瑰宝

    雪水灌溉着田禾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哟

    铺开嗓子好歌唱”

    ——《冰山上的来客》插曲《高原之歌》节选

    △塔县的冰川终年不化

    △【动图】从飞机上俯视新疆只见漫漫黄土和道道沟壑

    新疆路远,采访团此行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路上——北京飞乌鲁木齐要三个多小时,乌鲁木齐飞喀什则要一个半小时,相当于北京飞济南的时间。北京到济南,要跳过高山平原,跨过飞跃的黄河。可见新疆之大。

    塔县县城距乌鲁木齐市1765公里,距喀什市车程约300公里。全县2.5万平方公里,同以色列一般巨细;4.1万人口,人均占地1.64平方公里,相当于140个足球场巨细的面积上,只日子着一个人,等同于一个足球场上日子着一只小蚂蚁。

    听说过塔县的人,好像不多,但听过乔戈里峰的人不在少数——乔戈里峰是国际第二顶峰,它就在塔县境内。去塔县之前,尽管做了一些功课,测验多了解这个当地,可媒体对此地的报导并不丰厚。我曾在心里对塔县打开种种幻想——那一定是一个空气透亮的当地,莹莹冰川在头顶,大片的戈壁滩在眼前,气候酷热、干旱,火舞黄沙,瓜甜人美……和我有着相同主意的人还有一些。当地从前主管脱贫作业、现在主抓农业的王副县长,是当年的转业留疆干部。他曾通知我,20年前,他决议来塔县的时分通知妻子,那是个山高天蓝的当地,伸手就能够到星星。夫妻二人就这样在塔县久居了。

    塔县在帕米尔高原东麓,山高天蓝不假,火舞黄沙不假,但大片戈壁滩是无从说起的——

    7月10日,采访团一行从喀什市动身搭车历时10小时抵达塔县县城。晚上九点,塔县的天空仍然亮堂,日头毒,和黄沙相同耀眼。过了晚上十点,红日西沉,气温开端从三十多度骤降至十度上下。7月11日早9:10,一行人坐上了越野车,从塔县县城动身踏上186公里去皮勒村的路。刚出塔县不久就是密布的黄土巨石堆成的山——由于塔县海拔较高,全县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所以那些挺拔的山峰,即便有苍云盘绕,也并不显得高不可攀,却是有睡狮的静美。傍山的水泥路有进山、出山两条车道,错车便利;越野车带咱们跳动,四下无村落,皆是天然景,马尔洋河在谷底嬉闹,水声淙淙,偶然能见到一小片一小片油亮的白杨树林,就像是这黄山之中一个一个无声的小喇叭,通知大山时令。

    11:50咱们抵达了皮勒村地点的马尔洋乡乡政府,此刻距皮勒村还有51公里的车程。2011年,中央电视台四位“走底层”记者,盯梢采访并拍照了皮勒村(其时音译作“皮里村”)孩子们的上学路,险象至今让人不能忘。接下来咱们要走的路究竟怎么,是我放在心中的第一个疑问。

    △【动图】进入皮勒村的路

    经过马尔洋乡乡政府后,路开端变窄,变颠,错车开端变得不便利,不过司机大哥通知咱们,平常进出山的车少,所以很少碰到需求错车的状况。咱们或沿着沟底,或傍山前行,车侧的叶尔羌河翻滚的河水一向伴随着咱们,它火热,凶狠。7月正值叶尔羌河的洪水期,在有些弯道处,坐在窗侧的人好像使劲儿探探身子伸伸手,就能摸到浑黄的河水。在两山断续或需跨过河沟的当地,有铁桥相连,路面平敞,通车便利,较之7年前“走底层”报导中只能容一人经过的并置的两根木棍,通行风险不存在,但也不能彻底称得上“好走”。

    当咱们看到了征服了叶尔羌河的皮勒村大桥时,皮勒村就在眼前了。2014年7月11日皮勒村大桥通车的时分,乡民们自发举行了庆祝活动。当年山上吊挂的、供人们出村过河的两根铁索绳和一辆两头开门、刷绿漆、铁骨架的缆车,现已荣耀退休了。记住2011年末《走过2011》栏目组采访《皮里村(皮勒村)孩子们的上学路》的记者何盈时,何盈说,我数了一下,孩子们只需再走上三次这样的上学路,皮勒村的路就修通了。当地的干部们,的确做到了。比及本年九月开学的时分,86个孩子将走上这条路出村上学。我很期望能拍照到当年铁索缆车的“遗址”,所以回望叶尔羌河上的两座相对的山峰。我问询司机大哥当年的缆车究竟在哪,司机大哥指了指又看了看,竟也找不到那座缆车今何在了。当地的干部通知咱们,悬在空中的铁疙瘩有安全隐患,所以早就拆除了。

    14:30左右,历经四小时车程,咱们一行进了村,村口就是村委会大院,院里最大的一间平房就是食堂兼会客室。一进食堂,我很快就留意到了一位身着白色T恤、身段微胖的大叔。咱们一行十几人被热心地推坐在靠窗的座位上,窗外的阳光扎进屋里。周围一张大桌上,摆上了哈密瓜和葡萄,大叔从近邻的小屋里端来了一碗碗辣子凉粉——“咱们自己做的!”我想这大约是村里食堂的大师傅,所以赶忙接了一句“得嘞,谢谢大叔”,不能孤负了大叔对咱们翻山越岭的谅解。皮勒村是“山沟沟里的村子”,“皮勒”是塔吉克语里“木碗”的意思。食物物品的补给都很不易,从饮用水到吃食,咱们都感到了乡亲们满满的好心,和无限的热心。

    “热书记到皮勒村半年,村里一个老汉跟我说,热书记不走吧,我说不走,要呆三年,老汉说,别让热书记走,我说不走,人家还要呆至少三年……”

    △孩子们牵着热书记的手大步流星地走在街上

    此行皮勒村,并没有机会同热书记深谈。一开端只觉得那个穿白T恤的大叔是村里的大师傅,下午在村里采访时,白T恤大叔带队,村里的爷爷看到他非要上树给咱们摘杏子——7月里正是皮勒村杏子老练的时节。说来也是古怪,皮勒村的自然条件欠好,叶尔羌河浑黄的河水,碱性大,不能饮用,哺育不了人,可偏偏就在群山深处有这一条青绿色的皮勒河,明澈透亮,从山上流下,冲出一条沟子、几丛白杨;皮勒村便沿着这条沟子弯曲向下延展了18公里,直到皮勒村大桥下。有了水,有了生命,可在这儿安下家的人又发现,黄土之下十公分,就是碎石,农业、畜牧业又都欠好展开。咱们瞪着轻轻酸疼的眼睛环顾烈日之下的皮勒村,就见皮勒村简直没有一片阴凉。看着四面的大山,颇有一分“六合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慨叹。可让人欢欣的是,几株杏树长得不错,树上的杏子有一元硬币巨细,在杏子里不算大,但沙瓤甜美,一点不酸。

    △艳阳下皮勒村爷爷热心地爬上树摘杏子

    白T恤大叔就是巴县长嘴里的“老小孩”、皮勒村的扶贫第一书记,热书记。热书记不姓热,他是自治区的干部,维吾尔族员,咱们习惯称他为热书记。巴县长说,咱们之前没有去过皮勒村的,不觉得皮勒村改变大,但他们的感受是不相同的。一个小细节就是,村委大院后边的男女厕所里,隔板上安上了卫生纸卷筒,这个小改变就是热书记带来的。

    一年只要不到四个月无霜期的皮勒村,路修得艰苦,脱贫路走得也不易——把农牧民的心拢在一同有难度,为走上安稳致富路扶植后续工业,更有难度,而这是热书记和每一位乡民不得不面临的难题。

    ​△皮勒村乡民广场上塔吉克族奶奶忘情地跳起鹰舞

    皮勒村自然条件有限,土层薄,农业展开欠好,畜牧业优势不明显,但只要能点着乡民面临日子的热心,就阻挠不住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发明,就像大山阻断不了孩子们的求学路相同。“打馕合作社”为皮勒村首创,意在激起、解放村里的女人劳动力,仅仅完成起来颇费了一番功夫。首先要打破的就是“妇女守家”的思维,其非必须处理妇女打馕技能不精的问题——在新疆,简直处处有馕,在这样的状况下要打馕打出商场,就要有特别之处。个中弯曲无人细究,但结果是,在今天的皮勒村,打馕合作社已有36名女人社员;一个皮勒村妇女打的馕,在商场上能够卖到3元钱,大约一个馕挣1元钱。1元钱尽管不多,但对村里的妇女而言,是一种无声的力气。

    整个塔县,像这样逐步走上轨迹的合作社有73个,其间包含如“打馕合作社”、“托羊所”等创新式合作社。建立伊始,多有不易——“托羊所”刚刚建立的时分,和“打馕合作社”相同,也遇到了需求解开咱们思维上的疙瘩的问题,许多农牧民不放心把自己的牛羊托付给“外人”来养,他们说,我养了一辈子的牛羊,莫非还没有你们养得好?巴县长给我讲了“托羊所”的带头人,一个三十岁上下的小伙子马依尔江的故事——小伙子心气高,特意去广州去外地学习技能,然后又回来运营“托羊所”,加上政府对牧民思维的引导,“托羊所”终究被推上了快速展开的轨迹。现在“托羊所”的年纯收入可达50万元上下,吸纳社员120户。

    △“托羊所”

    四月起,皮勒村全村上下展开了宅院整治作业,让咱们的寓居环境变得更好的一同,也是为寻求之后的安稳致富之路做预备——与“宅院整治”一同展开的是“宅院经济模式”的探究——看到乡民家里杏树长得好,干部们就组织咱们测验栽培果树——听塔县主管农业脱贫的王副县长说,皮勒村乡民们现在“种果树的认识很高”,本年开春以来现已栽培了核桃、沙枣、梨子、桃树等各类沙石地特征果树一万六千多株。整治宅院的过程中,还有两个意外之喜,一是发现乡民家里有一些颜色、纹路和质地都很共同的石块,经查询,村干部们发动咱们开设了皮勒村玉石合作社,参加合作社的12户54位农牧民把石块会集到村里新建的200平方米玉石交易商场一致寻求出售途径,到现在,交易额已达38万元;别的一喜就是,乡民们有许多记载皮勒村村史的老物件,干部和乡民爽性趁机一同把这些老物件收起来,一同放到咱们新翻修过的、70年代建的老村委院。老村委院因而被顺势改造成了村史馆。去老村委院观赏时,一位当地的年青人和我聊起了村里第一位村委的故事。老村委抛弃干部身份到村里扎根,一次就事的时分骑着马出去了,回来的时分马没了,他人问他发作了什么事,老村委说,叶尔羌河的河水太大了,把马给冲跑了……

    “叶尔羌”,维吾尔语里“土地广大的当地”。叶尔羌河是塔里木河的四源之一,灌溉了叶尔羌绿地。这样劳绩赫赫的叶尔羌却是皮勒村外的“一步通途”。皮勒村幼儿园里从县城来支教的吐拉娜和魏丽平两个姑娘平常就住在幼儿园的宿舍。村子里比县城安静,有时还会有点让人发怵——她俩进村四个月了,赶上过几回由于叶尔羌河发水导致断水断电的状况。 尽管如此,在皮勒村的日子仍然欢喜——在每日送走20个娃娃后,她俩就开端忙活着备课、做些环创著作来装修幼儿园——用泡沫箱做垃圾桶,用废旧轮胎做孩子们最喜爱的秋千;幼儿园教室里白墙上的大蜜蜂,也是她俩画的。孩子们都不期望她俩走,一次两人背上包回城里就事,许多孩子都哭了,后来由于车的组织出了问题,两人没走成,孩子们破涕为笑了,两个姑娘哭笑不得——我问她们皮勒村的娃娃有啥不同,她俩说,这儿的孩子特别聪明……

    △皮勒村幼儿园孩子们画笔下的教师

    △【动图】皮勒村幼儿园的孩子们声情并茂地朗读着诗篇

    卫生室是采访团一行在皮勒村的最终一站。在七年前的报导里,皮勒村还没有卫生室,靠一位当年只要二十多岁的年青小伙子、名叫阿依甫的赤脚医师每月定时进村,为乡民们医小病、打疫苗;孩子们上下学的路上也能看到阿依甫的身影——当年孩子们走到51公里外的马尔洋乡,要用两整天的时间。日头毒,路又惊险,孩子们需求阿依甫。巴县长在村里为咱们引路,当我问起阿依甫时,县长说他经常来村子里,仅仅今天刚好不在。尽管惋惜没能在2016年新建的80平米上下的卫生室里见到阿依甫,但我见到了41岁的驻村女医师阿依木古力。她是位温文的女士,开端不爱说话,仅仅垂头笑笑,后来聊开了,在同咱们离别的时分,送给咱们一个温暖的拥抱。她温厚的手掌接生过174个孩子。她的妈妈是赤脚医师,从医35年,而到本年停止,阿依木古力也从医了25年。巴县长通知咱们,现在村里有5、6个学医的学生,将来会是阿依木古力的接班人。村里的路通了,医药补给也比以往便利了。阿依木古力通知咱们,整个医药请求、收购、送达的周期在15天左右;现在村里的医保准则也更完善——假定一位乡民治病要花费100元,那么100元中80元,国家医保掩盖,剩余20元中的90%,也就是18元,由自治区掩盖,最终2元,需求乡民自己担负。2018年5月,结合塔县的实际状况,县里推出了“‘先治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的医疗惠民方针,咱们有病治病的积极性高了,小病不出村也能完成了。

    “广阔六合,大有作为”,积极探究,深山黄土里也有高昂绿意。现在皮勒村的乡民日子得究竟怎样?咱们来以皮勒村“最远一户人家”说事。赛都克爷爷一家间隔村口的村委会大院有12公里,是村里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一个。爷爷本年63岁,有两个儿子,他骄傲地通知咱们,他放了一辈子羊,可是两个孩子都读了书。爷爷和咱们说,他不敢相信从北京来的客人能够来到他的家门口,一向招待咱们尝尝自家的酸奶。赛都克爷爷家里总共七口人,现在现已住进了80平米的安全房,大儿子现在是村里的“护边员”,月薪酬2600元,二儿子前年成了村里的公路维护员,月薪酬4000元,家里还有8.5亩犁地、861亩牧场,出产运营收入加上牧草补助、禁牧补助等惠民补助,全家人均年收入超越了6500元。二儿子卡马地·赛都克本年25岁,妈妈催他成婚,但他说自己刚学了车,还预备买车跑运输线,再训练两年。

    △赛都克爷爷一家

    △皮勒村乡民住上了安全房

    在皮勒村度过了静寂一夜,第二天正午,采访团一行出村驶向下一个目的地,许多人来同咱们道别。出村路上,手机趣头条开户显现的时间偶然会发作跳转,一瞬间显现慢了两小时,一瞬间显现快了两小时——数字的跳动提示咱们,现在现已接近边境了。

    塔县全县边境线长近800公里,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区域相邻,自古以来就是东西商旅来往交汇之地。塔县姓名中的“塔什库尔干”是“石头城”的意思——古石头城处在古丝绸之路中线、南线的交汇点,曾是帕米尔高原上最大的驿站。今天石头城遗址就在塔县县城之内。作为我国陌陌开户仅有一个与三国相邻的县,塔县担当着护边重担,在帕米尔高原众山环抱难以抵达之处,流传着许多勇敢的故事。通行的当地媒体人通知我,在边境村庄——“一座毡房,就是一个活动的哨卡”,“一个牧民,就是一个活着的界碑”。在全国施行的“五个一批”扶贫方针中,新疆结合实际状况,推行了“七个一批”方针,即在“展开出产脱贫一批、易地搬家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展开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状况添加“搬运作业脱贫一批”及“护边员脱贫一批”。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苍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

    ——东晋·法显《佛国记》

    采访团的下一站就是塔县境内地处达布达尔乡的柯尔克孜族阿特加依里村。阿特加依里村​是我国的边境村,也是瓦罕走廊在我国的仅有村庄,玄奘经此东归,东晋和尚法显写下《佛国记》。阿特加依里村全村有220个劳动力,超越一半都是护边员。边境哨卡海拔从3800米一向升到5000多米,条件艰苦,冬季最冷时温度可达零下40摄氏度,暖气从当年10月开端烧,一向到下一年五月才封闭。转业留疆干部、在塔县作业了20年的高乡长在向咱们介绍塔吉买买提时说他在村里烹饪竞赛中的体现让人形象深入。塔吉买买提有两个娃娃,他和妻子都是护边员,爸爸妈妈正在夏日牧场放养牦牛。一月之中,全家聚会的时间在10天左右。2012年,一家搬进新房。现在夫妻两人一月能够别离拿到2600元薪酬、100元边民补助。 在阿特加依里村的活动室里,避开人群,我见到了16岁的小姑娘热延古丽。小姑娘的妈妈是护边员,一天三班岗,六到七小时一班,正午家近的人能够回家吃饭,家远的人,岗位上给处理。热延古丽6月底就现已开端放暑假了,她说成果刚刚出来,还没敢看。假日她就在乡民活动室帮助拾掇书和棋子,她通知我,有许多学生会在假日来活动室一同做作业,咱们特别喜爱坐在一同谈天。

    △阿特加依里村乡民们住的宅院

    △塔吉买买提一家

    △塔吉买买提的两个娃娃和邻居家的小姑娘

    △忙里偷闲的热延古丽

    “维吾尔语里有一句话,翻译过来大约是,‘杏子看杏子,看看就黄了’”,当我问巴县长,多年来,他对脱贫作业最深的一点感受时,他这样答复我。巴县长有一双塔吉克族同胞特有的眼睛,眸子呈灰绿色,睫毛很黑,眼睛很长。他说,这句话说的就是典型和演示的力气——“打馕合作社”和“托羊所”在刚做的时分,咱们将信将疑,比及第一批入社的成员拿到分红时,咱们就开端斗胆测验;热书记到皮勒村还不到半年,村里人都听他的,就是由于他什么事都和咱们一同做,所以感染了咱们胼手胝足、亲力亲为……“塔县有32个深度贫困村,有32位扶贫第一书记,还有26位从喀什大学来的驻村教师给第一书记们做顾问,还有志愿者、帮扶企业,当然也有咱们自己村里长大的干部,他们是村里的活档案,我敬服他们……”

    △塔县县城的标志性雕塑——雄鹰

    △【动图】落日下的牧场

    7月里,大山的杏子熟透了。杏子黄时,是帕米尔最盎然的时间。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