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9-12 22:30:05
  • 阅读(10145)
  • 评论(14)
  • 第一届信息化与基础教育课程革新峰会9月12日举办。 夏添 摄

    中新网北京9月12日电 (记者 马海燕)"从我国1997年提出教育信息化开端,从现代远程教育到网络时代的教育、慕课(大规模在线课程)的鼓起,并没有更多共同立异,更多时分还是以听讲+操练为主。"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中心主任郑勤华12日在北京表明。

    由新华网主办的第一届信息化与基础教育课程革新峰会当日举办。多位专家均表明,互联网+教育没有深度交融,教育信息化的效果还没真实发挥出来。

    "在教育信息化范畴,我们对‘互联网+教育’的知道可能还停留在‘教育+互联网’上。"教育部科技开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说,实际上二者是不同的概念。"互联网+"是由信息技术来主导任何工作的改变,可能会带来工作的重塑。真实用信息技术效劳于教育教育可能还需求很长的进程。全社会特别是教师的信息化本质都需求进步。包含做慕课的一些教师,在用信息技术效劳于常识传达的方面也需求进一步进步。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也表明,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趋向深度交融的局势是多少年我们孜孜以求的机会。依据闻名世界咨询公司的研讨,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展,约有45%的现有工作,未来将会被机器自动化替代。可是,教师的工作不会,教育是最难被自动化的范畴。但这不等于说教育不要改变,信息技术还要和教育深度交融。

    第一届信息化与基础教育课程革新峰会9月12日举办。 夏添 摄

    郑勤华说,用"互联网+"的思路去处理教育问题,要意识到常识系统的获取、常识的传达、教师的功能、效劳的方法、效劳的主体都在发生改变。从资源层面,它是一个动态进化的进程,一起也是全人类共建广州代孕中介同享的进程;从教育层面,混合式学习、面临面的学习或许在线学习、社会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怎么有用整合,可能是促进归纳本质培育和高阶才能构成的重要力气。

    "一百年前的车辆与今日轿车的比照,一百年前的电话跟今日电话的比照,差别是巨大的。可是一百年前的教室跟今日的教室,除了色彩发生改变,好象没有什么改变。"李志民说,教育方针的拟定者也要知道到,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改变以及教育决议计划、教育方针的改变。我们今日拟定教育方针的决议计划者差不多比受教育者至少大30岁,决议孩子受什么样教育的家长至少比孩子大20岁。所以教育方针的拟定者更要与时俱进。(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说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明,对本文以及其间悉数或许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确保或许诺,请读者仅作参阅,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1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