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军医盛睿方十几年来共计执行十余次重大卫勤保障任务,在海上度过了800多个日夜
原标题:战舰上的手术:浪头间隙缝一针
本报见习记者王闲乐
3月2日晚,第三届“东海强军先锋”颁奖典礼在海军东海舰队礼堂隆重举行,10名“强军先锋”依次登场。在今年的强军先锋中,盛睿方作为唯一一名来自后勤保障部队的女军人,格外引人注目。
初次见到盛睿方,在海军411医院行政大楼的电梯里。1.65米左右的个子,穿着白大褂,看起来有些清瘦。翻开她的履历,能看到一项项重大荣誉: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立三等功一次。
“第一女舰员”
入伍20多年,盛睿方始终冲在任务一线。十几年来,盛睿方共计执行十余次重大卫勤保障任务,在海上度过了800多个日夜。
2001年,盛睿方首次随舰执行任务,一度晕船。“我当时住在舱底,透过舷窗看见浪头一个接一个打过来,感觉要被海水淹没了。”要强的盛睿方并未屈服,坚持完成了各项保障任务,“时间长了,慢慢适应了,也就不晕了。”
2009年7月,盛睿方作为亚丁湾护航第三批编队的一员,登上战斗舰执行医疗保障任务。“同样是医生,在医院和在舰上的要求完全不同。”盛睿方说,一方面,作为麻醉高压贴片电容科医生,在医院里通常是协助外科医生进行麻醉,但在舰上,她更像是一名24小时待命的全科医生。另一方面,海上的风浪对于医生来说也是巨大的考验。
也是在这次护航任务中,盛睿方经历了一次令她十分难忘的手术。因为海上风浪太大,一名战士不慎摔伤,血流满面。“海上不比陆地。”盛睿方回忆道,“当时我们站都站不稳,更别说走路。我们只能依次排开,双脚叉开、压低重心,把医疗器械一件件传过去。”舰船在风雨中飘摇,医生只能趁着浪头打来的间隙抓紧缝上一针。这个在陆地上只需一名医生十几分钟就能完成的小手术,足足花了一个小时。
当海军蓝遇上天使白,盛睿方犹如一朵绽放在海上的铿锵玫瑰。2009年8月1日,时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护航编队指挥员王志国少将亲笔写下“盛睿方,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作战舰艇第一女舰员”。
“每天练习1000针”
“我还在念书时就听老医生说,练习十字绣可以提高穿刺的精准程度。”盛睿方说,从那时起,她便给自己定下每天练习1000针的计划,坚持了整整22年。不论是在医院还是出海,从未间断。正是这种追求极致的专业精神,让她在执行任务中,成功地为孟加拉国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妇实施麻醉,这也是海军首位在国外开展此类手术的医生。
2010年11月,盛睿方随“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赴亚非五国执行“和谐使命——2010”医疗援助任务。刚刚靠泊孟加拉国吉大港,孟方就向医疗船求助,希望中方能帮忙为一位名叫杰娜特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
“说实话,这个手术的难度很大,当地医院根本不敢承担这样的风险。但麻醉能上,手术就可以做。”盛睿方对自己的专业水平很有信心,“经过前期会诊,我相信我可以驾驭这样的高风险手术。”回到舱室,盛睿方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没有了医院里熟悉的医生和护士团队支持,她一个人连夜制定了详尽的麻醉方案和应急抢救预案,并通过越洋电话请教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同行。
“等到第二天上手术台时,我已经做好了100%的准备。”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她还和战友们一起,将船上的一些医疗设备搬到了当地医院。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杰娜特成功诞下一名女婴。为了感谢中国医生的帮助,她给女儿起名“China”。
“耳朵里的妈妈”
“接上级紧急通知,要求派一名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到驻港部队代职4年。”2004年的一天,盛睿方接到这个命令,她7岁的女儿一下就哭了出来。“收拾东西时太匆忙了,没来得及想其他的。等我坐上大巴出发后,才想到这些年亏欠女儿的实在太多了。”盛睿方说,她当时就忍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别人问我女儿,妈妈在哪里,她就指着自己的耳朵说‘在这里’。因为我经常不在家,都是通过电话来关心她。”
大家和小家之间,盛睿方从来都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2009年,刚刚从驻港部队回来的盛睿方,又主动请缨参加亚丁湾护航。2015年,女儿参加高考,但当护航任务再次需要盛睿方时,她果断选择了再次出发,这一去就是11个月。令盛睿方欣喜的是,女儿足够独立、坚强,也逐渐能理解自己的苦心。“她说,我支持你出海执行任务,不是因为你是一名军人,而是因为你是我的妈妈。我爱你,所以支持你的选择。”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