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9-16 18:06:25
  • 阅读(1297)
  • 评论(5)
  •   新华社南昌9月16日电(记者郭强)9月15日,中秋节。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向塘镇一家土菜馆内,本年76岁的易元英白叟和从外地赶回来陪她过节的孩子们欢聚一堂。

      因为孩子不断增加、白叟年岁越来越大,后代们怕白叟忙不过来,这几年都挑选在外面吃团圆饭。坐在后代们中心,易元英白叟容光满面,心里的高兴溢于言表。

      出生于上个世纪四十时代的她,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但说起那时的中秋,白叟现已形象不深了,只记住那个时分的中秋是没有月饼沈阳同志 沈阳同志会所 沈阳男子会所 沈阳同志会所导航 辽宁同志 辽宁同志会所 辽宁同志会所导航的。

      “那个时代太穷,咱们成天想的即是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她说。

      白叟对中秋节的回忆是从上世纪六十时代摆布开端的。跟着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展开,那个时分,大家哈尔滨同志 哈尔滨同志会所 哈尔滨男子会所 哈尔滨同志mb交友 哈尔滨同志会所导航 日子条件有所改进,但物资全体依然非常缺乏。

      “买啥都是凭票限量供应,饼票只要过节时才会有。”其时哈尔滨同志 哈尔滨同志会所 哈尔滨男子会所 哈尔滨同志mb交友 哈尔滨同志会所导航 现已成婚并有6个孩子的易元英说,那时,日子尽管过得并不宽余,但每年中秋,家里仍是会买一点月饼给孩子们解馋。

      “其时最佳的是五仁月饼,但咱们买的通常即是最简略的那种,里边是糖屑,外面撒了一些芝麻!”白叟笑着通知记者,月饼买回来后,一块要被切成七八小块,分给孩子们。

      进入八十时代,跟着改革开放的展开,社会物资供应日益富余,凭票买东西变成前史。

      此刻,易元英白叟的孩子们也都长大到外地参加作业,家里条件显着改进。

      但是,月饼买得起,但聚会却变难了。

      “他们都在外地上班,平常回来一趟不容易,通常只要到春节时才干团聚。”易元英说,那时分,她每年都是和老伴一同过中秋,后来老伴走了,大多时分即是一个人过。

      跟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开展,大家的日子水平大幅进步。易元英的后代们中有好几个都买了小车,并且远在贵州作业的二儿子坐高铁回来也才5个小时,让团聚变易了。

      这几年中秋,易元英白叟都是和后代们一同过的。

      从月饼回忆到高铁团圆,她的中秋变迁见证了社会进步给大家日子带来的改动。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2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