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策(我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本年第3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文章着重,中华民族向来注重家庭。多年来,央视及山东、河北、湖南等播送电视台连续电子天平推出《门楣之上》《邦本家珍》《守望家风》《生长》《齐鲁家风》《我国官箴》等一批关于家风体裁的纪录片和专题电视节目,掩盖全国亿万家庭,为社会高度注重家教家风家规建造营建了杰出的言论环境,起到了成风化人的积极效果。
“门楣”,指门框上端的横木,具有支撑门户的效果,泛指门庭、宅第、宗族。更有一种精力的门楣,特指那些悬于门楣之上的匾额,挂于内庭之中的堂联,包含刻写在族谱宗祠里的祖训等。《门楣之上》体裁关注到我国家庭常以“光耀门楣”为荣,“辱没门庭”为耻。宗族祖先往往将“忠、孝、勤、诚、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博学多才的中华优异传统文明,化用为家训、家教、家规。正是这种立宿世之规律、作后世之规则的家风传统,成为家庭安定、社会安稳的坚韧枢纽。
《齐鲁家风》在体裁上不局限于传统认知的家风家训,而是着眼于“大家风”,触及了诗书文明、孝道文明、诚信文明、家国情怀、廉政文明,甚至沂蒙红嫂、焦裕禄等现当代赤色家风的前史传承。此外,像《邦本家珍》《门楣之上》等,也都是经过探寻宗族家风连续的暗码,展示家风的传承与开展,从而起到宏扬优异家风的效果。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这些中华优异传统文明的精华提炼于门楣之上,在代代传承中转化为品德力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前史上,一个个陈旧宗族为了生计开展,把仁善之德与家国大义凝练成意义深入的文字,成为包含品德理念、家国情怀的价值寻求。
在价值观日益多元、文明方式日益多样的今日,一批专心于叙述家风故事、发掘家风价值的文艺创作,着重杰出家风对个人修为特别是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意义,从而将千家万户的好家风会聚起来,构成杰出的社会风尚。信任,这类旨在赓续优秀家风的文艺创作,也会在创造性转化和立异性开展中罗致无限力气、宏扬中华文明。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8日 03版)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