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30 08:44:06
  • 阅读(10678)
  • 评论(7)
  • 20余省份修正计生法令 鼓舞生娃还需怎么发力

    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周闻韬、闫睿、王博、袁慧晶、詹奕嘉)自本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关于修正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议以来,各地相继发动当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令修正作业,密布出台鼓舞生育办法。据不完全统计,到11月28日,已有20多个省份完结修法或发动修法,其间延伸产假、增设育儿假、发补助成为高频词。

    多地延伸产假60天,有的当地生二孩三孩买房有补助

    依据国务院拟定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则》,女职工产假为98天。"新华角度"记者历历在目发现,相较于"全面二孩"时期,此轮多地修正的法令绝大部分都进一步延伸了产假,多为添加60天。

    浙江还对产假日限分类作出规则,清晰女方生育一孩延伸产假60天,生育二孩、三孩延伸产假90天。值得注意的是,陕西省计生法令修订草案提出,女职工生育三孩的再给予半年僧多粥少假。

    育儿假也是一个新亮点。新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则,国家支撑有条件的当地树立爸爸妈妈育儿假。多个省份据此新设育儿假,假日天数会集在每年5至15天。

    上海、浙江、黑龙江等地规则,子女3周岁前夫妻住人集装箱房两边每年均可休育儿假,安徽放宽到6周岁前。重庆还设置了两种育儿假方式,夫妻两边可依据本身状况灵敏挑选。

    除完善度假准则外,一些省份还在修法中规则设置育儿补助。

    黑龙江规则,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对依法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应当树立育儿补助准则,并恰当向边境区域、革新老区歪斜,详细办法由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拟定,省级财务能够给予恰当补助。北京规则,树立与子女数量相关的家庭哺育补助准则;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请求公共租借住宅的,能够归入优先分配规模,并在户型挑选等方面予以恰当照料。

    在省级层面修正计生法令的一起,现在已有一些市县推出"自选动作",方针包括完善生育服务、减轻家庭担负等多个途径。

    比方,四川攀枝花对按方针生育二、三孩的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助金;新疆石河子对契合规则生育二、三孩的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各发放500元、1000元育儿补助;山东烟台规则,三孩孕产妇可报销产检费1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当地对生育家庭补助规模较广。甘肃临泽县本年9月出台优化生育方针促进人口长时刻均衡开展的施行定见,共提动身放生育补助、育儿补助、保教补助、购房补助等11条详细扶持办法。如对生育二孩、三孩的临泽户籍常住家庭,规则在该县城区购买商品房时给予4万元政府补助,在各中心集镇等会集居住区购买商品房时给予3万元政府补助。

    度假、补助怎样真实落地?

    记者在多地采访的家庭遍及对生育配套办法表明欢迎,以为有助于减轻育儿担负。江西南昌的殷女士是一名全职妈妈,近来她刚刚在网上请求办理了三孩生育证。"很便利!头一天在大众号上请求,第二天就拿到了。"殷女士说,老公的护理假也从10天延伸到了30天,这样能在她月子期间多一些陪同。

    与此一起,很多人对方针能否真实落地表明关心。

    不少当地出台的办法中都对延伸产假、育儿假日作出规则,有的还清晰度假日间拐弯抹角、奖金、福利与在岗职工同等待遇。"方针有了,但企业在用人时对育龄女人会更苛刻,这意味着女人在职场的困难更大了。"一位女士坦言。

    "现在婚假、产假、护理假都在延伸,加上新增的育儿假,一个育龄职工假如屡次生育,其度假时刻将继续数十个月。"四川一家小型民营企业的负责人说,这对企业是一个一孔之见。

    深圳民间智库因特虎创始人黄东和说,履行新方针关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新增人力本钱。

    黑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曲文勇说,方针实在落地,要考虑企业支付的本钱。各地不只要监督度假准则履行,更重要的是构建一套合理的度假本钱分管机制,让用人单位乐意支撑休,婴幼儿爸爸妈妈勇于休。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黄小华主张,应抓好修正后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令施行作用的监督查看,各级人大常委会要经过法律查看、法律调研、听取专项作业报告等方式,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联动,促进三孩生育方针及配套支撑的各项行动落到实处。

    政府补助怎么到位?甘肃临泽县住宅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闫克义说,补助资金将从2022年起归入财务预算,多途径筹集处理。近期,当地对定见出台以来至10月底期间出世的新生儿进行了摸排,有74户新生儿家庭契合生育补助、育儿补助发放条件,近期将连续发放到位。

    针对单个区域已出台给二孩、三孩家庭逐月发放育儿补助金的方针,专家以为,相关办法应力所能及、量体裁衣。"要看到不同区域经济开展水平不同、社会福利配套不同,也会导致生育志愿不均衡。"黑龙江省政协委员赵坤宇说,各地在出台方针时应从区域实践动身,防止盲目跟风或"一刀切"。

    等待教育、医疗、住宅等配套方针继续发力

    除了对假日、补助等政府硬核方针的等待,多位受访家长还表明,等待破解"敢生不敢养"的难题——现在出台的方针更多会集在生育范畴,在哺育方面尚较为抽象。

    记者在多地调研发现,新生代爸爸妈妈对婴幼儿托育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托育组织数量偏少、价格较高,普惠型托育组织匮乏,不少家庭堕入"想送托但送不起、不敢送"的窘境。

    重庆市民小张是一名1岁男孩的家长,夫妻二人都是全职作业,两边爸爸妈妈年事已高,帮带孩子很费劲,急需托育服务。周边社区有一家条件不错,但每月收费5000多元,"咱们两口子月收入也就1万余元,还要还房贷,这个价位承受不了"。

    广东省人口开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以为,激起生养志愿是一个需求全社会了解并参加的系统工程,要啃下教育、住宅、医疗等"硬骨头",实在减轻生育多孩家庭担负。

    兰州理工大学教授王里克以为,加大托育服务供应是现阶段最为急迫的着力点之一,应大力鼓舞和支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气兴办婴幼儿托育服务组织,构成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和暂时托等多种方式的服务网络。

    广东省人口开展研究院研究员李超等专家主张,应推动教育公正与优质教育资源供应,大力履行学位随机分配原则,推动各片区间教育资源更均匀分布;还可探究实施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经济补助方针,树立从怀孕保健到孕期临产再到18岁或学历教育完毕的全面鼓舞生育系统。

    专家一起表明,加大医疗投入,坚持房价长时刻安稳,是下降抚育直接本钱的要害行动,应经过继续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在下降医疗费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构建房地产商场健康开展长效机制,完善住宅商场系统和住宅保障系统,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1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