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40多年前,我在中国西部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村庄劳作日子多年,其时那个区域的生态环境曾因过度开发而遭到严峻破坏,老百姓日子也陷于贫穷。我从那时起就认识到,人与天然是生命共同体,对天然的损伤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
2020年1月6日,习近平在给国际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的学生代表回信中这样写道。
习近平说到的这个小村庄,是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
40多年前,习近平在梁家河度过了七年知青年月。关于生态建造的重要性,他有着深化的体悟。
2021年9月13日,再次踏上黄土高原,习近平来到陕西省榆林市调查调研。在米脂县银州大街高西沟村,总书记深化了解推进水土流失管理和生态文明建造等状况。
米脂县高西沟村坐落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面积4平方公里。
荒芜瘠薄、水土流失严峻,曾是这儿的描写。
“山上光溜溜,沟里洪水流。年年遭灾祸,十年九不收。”乡民对其时的情形浮光掠影。
上个世纪50年代起,高西沟人开端了“征山治水”运动。
镢头挖、铁锨铲、用夯打,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力,几代人将一个地表破碎、土地瘠薄的秃山谷管理成现在“梯田层层盘山头,高山松柏连成片”的“陕北小江南”。
维护生态,习近平一向非常重视。
40多年前,在这黄土高原上,他带领乡亲们打淤地坝、建沼气池,管理水土流失,想方设法增产增收;现在,再回到这片黄土地,他仍然惦记着当地水土流失管理等状况。
水土流失怎么管理?
早在福建作业期间,习近平就推进了长汀水土流失管理、木兰溪防洪工程等严重生态维护工程,并于2000年推进福建率先在全国圆柱木模板探究生态省建造。通过长时间尽力,福建生态文明建造取得了活跃成效。长汀百万亩荒山重披绿衣,福建也成为水、空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赴当地调查时,屡次就生态环境修正和改进这个课题作出重要指示。
金秋时节,“黄土地的儿子”再次回到黄土地,和老乡们拉起了家常。
“硬糜子有吗?”
“现在日子上还有什么期盼?”
总书记问得很细。
老乡们的答复,朴素而逼真:“现在都好了,共产党好咧,日子好咧!现在白面、大米、肉都可以吃。”
总书记听了,笑着说:“现在不是说稀罕吃白面和猪肉了,反而有时候吃五谷杂粮吃得还挺好,对身体好。”
看到乡亲们发自内心的笑脸,习近平总书记很欣喜。
眼前的“陕北小江南”——高西沟村现已走上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小米、苹果等特征农产品栽培、饲养、生态旅游……2020年,人均收入18851元,超出方柱扣全县平均水平5834元。
在这无边无际的黄土地上,谷穗行将长成。再过月余,这儿将迎来丰盈的繁忙。
“看到你们很快乐,你们日子好,我也很快乐。日子跳过越兴旺啊!”习近平快乐地对我们说。
总书记的暖心话,也是对全国公民说的。他一直惦念着960多万平方公里广袤大地上的14亿多公民。
红彤彤的日子,金灿灿的日子。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