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本报记者完颜文豪、徐海波、张典标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人民政府今日树立了"。
开国大典上,63岁的湖北黄冈人董必武站在毛泽东身旁。他是仅有与毛泽东一同参与了党的一大,又一同参与开国大典的人。
与董必武相同,当年怀揣救国救民抱负从大别山下的家园动身,穿越重重关山踏上漫漫征途的优秀青年中,同为党的一大代表的陈潭秋,与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一同,生命已定格在6年前的新疆;爱国诗人闻一多,3年前因"义愤填膺",在昆明遭国民党间谍暗算;回龙山下的林育南、林育英兄弟,为树立新我国献出了全部却没能看到新我国的树立……
看到我国人民站起来了的黄冈人,47岁的胡风正在为簇新我国而创造,他高呼"时刻开端了";64岁的熊十力正隐居在广东番禺观海楼,不久后这位闻名哲学家、新儒学理论奠基人就接到了董必武和郭沫若的联名约请电报;48岁的王亚南正激动地拥抱新我国的诞生,他刚经中共地下安排安排,从香港来到了北京,在清华大学教授政治经济学。
60岁的李四光,还身在海外,他在当地报纸上看到这个音讯,激动得热泪盈眶,决计回来建造新我国。为了突破重重阻遏,李四光隐秘渡过英伦海峡到法国,再抵达瑞士,踏上了弯曲的回国之路。
百年前,这群鄂东青年为了救亡图强的一同方针,先后走出大别山南麓,沿着不同的人生轨道,寻求抱负的救国之路,他们或崇奉马克思主义走上革新救国路途,或致力于科学救国,或投身于教育救国……
新我国的树立,证明了只要我国共产党才能救我国,才是人民和前史的终究挑选。前史敞开了新篇章,这群鄂东青年犹如黄冈境内六水并流汇入长江,终究异曲同工,会聚到建造新我国激流中。
时代之问:我国该往何处去?
1919年5月底,一封信从北京送到了大别山南麓的回龙山下,收信人林育英读得"有时快乐地笑了,有时咬着牙齿气愤,终究鼓起劲来决议干"。
信中,堂弟林育南向他介绍巴黎和会我国外交失利的事,他召唤林育英"在乡间也干起来吧"。
同一时期,20岁的闻一多就读于北京清华校园,参与五四运动后,他在给爸爸妈妈的信中写道:"国家至此境地,神人交怨,有强权,无正义,全国懵然如梦,或则敢怒不敢言……独一般学生敢冒不韪,起而抗之,虽于事无大济,但是其心可悲,其志可嘉,其勇可钦!"
青年在五四运动中觉悟的时分,陈潭秋与董必武在上海相识。其时,陈潭秋赴上海参与全国学生联合会,而住在渔阳里的董必武,遭到同乡李汉俊的影响,开端了解十月革新和马克思主义。之后他们一同学习马克思主义作品,开端由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改变。
彼时的我国正处于由苍莽走向觉悟的时代,国家命运决议着个人命运,以他们为代表的先进青年思索着一个问题:"我国该往何处去?"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李四光、闻一多、王亚南、熊十力……这些黄冈人都在用不同的方法答复这个时代出题。
此刻,30岁的李四光刚从英国伯明翰大学毕业预备回国,途经巴黎时,他创造了我国第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行路难》,传递了其时我国知识分子在黑私自困难前行,对光亮充满信心的昂扬之情。
早在16岁时,在日本留学的李四光遭到民主革新思维熏陶,成为孙中山在日本组成同盟会时的第一批年青会员。袁世凯上台后,他感叹"革新抱负无法完成,一时找不到出路,陷于徘徊之中"。1913年,他远涉重洋,到了英国伦敦学习地质学,探究科学救国之路。
与李四光同为"黄冈四杰"之一的熊十力,青年时在湖北新军中安排隐秘社团,奔波于推翻帝制的反清革新,后参与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目击鼎革以还,世风日下,苍莽望天,泪盈盈雨下,深感"革政不如革心",为认清"我国何由阻滞不进",决计弃政从学,研读儒佛,以讨论人生的实质、增进国民的品德为己任。
这是熊十力一生中重要的转机。尔后,他以《易传》为宗,首创"新唯识论"的哲学体系,成为今世新儒家的创始人。面临迎面而来的西化思潮,他以"掉背孤行"的精力全力抗衡。
五四运动两年后,21岁的王亚南考入武昌中华大学学习教育学。这位黄冈青年遭到其时"教育救国论"风潮影响,以此作为救亡图存的突破口。但是,1927年大革新失利,解甲归田的他为严酷的实际感到苍莽和心痛。因为日子所迫,他从上海曲折到了杭州栖息大佛寺中。
在这里,他遇到了相同刚刚大学毕业、日子无着的郭大力。两人一见如故,谈论起国家出路,王亚南问:"你读过不少政治经济学作品,依你看改造社会应当从何下手?"
郭大力告知王亚南,依照马克思的观念,物质日子的生产方法限制着整个社会日子、政治日子和精力日子的进程,"我意改造社会,应从经济制度着手。"王亚南深感附和。两人拟定了"大佛寺方案",商定一同翻译《资本论》等经济学名著。
悉心翻译《资本论》的王亚南被誉为"一个十分吃苦的学者"。他每天清晨4点起床,伏案作业一两个小时,然后外出漫步,回来用完早餐后,持续作业。
"这是一沟失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不如让给丑陋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国际。"大革新失利第二年,闻一多出书了诗集《死水》,用"一沟失望的死水"来描述其时满目疮痍、糜烂败落的旧我国。
要知道,这位爱国诗人在国外留学时,还曾满怀激情写下:"我要赞许我祖国的花!我要赞许我如花的祖国!"
其实,这一沟失望的死水下已然暗潮汹涌,新的期望正在泛起涟漪。
星星之火:最早的乡村党安排
"1921年夏天,在上海法租界蒲柏路,私立博文女校园的楼上,在7月下半月,遽然新来了9个暂时寓客……有的湖南口音,有的湖北口音,还有的说北方话。"陈潭秋新居留念馆内,保留着他写下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想》。
这湖北口音里就有3人来自黄冈——35岁的董必武、25岁的陈潭秋和27岁的包惠僧。
开完一大回到武汉的陈潭秋,与专心想要教育救国的胞弟陈荫林,有过一段"路途之争"。有一次两人下棋,北京大学毕业的陈荫林说:"有一个德国家庭,父亲是保守党,哥哥是社会民主党,弟弟是共产党,各人参与自己的政治活动,回家只谈家事,不言政治。"
陈潭秋并不悲观,有意与陈荫林回想家庭的衰落和家园的凄凉。两人展开了一场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争辩。
到了开学季,陈荫林把接到的校园聘书逐个解雇。"这些实际教育了我,只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控制,我国才有出路。"他终究抛弃教育救国,投身于湖北的农人运动,并于1923年参与我国共产党。
就在中共一大举行前,恽代英、林育南在回龙山下八斗塆树立了具有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安排共存社,在沉沉黑夜中燃起湖北共产主义运动的革新火种。得知我国共产党诞生后,他们自动撤销共存社,自发参与我国共产党。1922年春天,八斗塆党小组宣告树立,成为我国最早的乡村党安排。
星星之火刚刚点着,反动派的打压就朝着陈潭秋、董必武家园扑来。
在坐落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村的陈潭秋新居留念馆,馆长丁海舟向记者叙述一段往事:革新时代,国民党反动派密议抓捕陈潭秋,却找错了村子。听到枪声的陈潭秋当即撤离,家人躲到了山上。他们再回来时,看到被反动派焚毁的房子,只剩下一个石门框。
这不仅仅一家人的劫难阅历。红安县城发生了相同的悲惨剧。
"蒋介石派人一把火把房子烧了,就连宅院里的一棵石榴树也砍了。"站在董必武新居里,董必武侄孙董绍刚指着重建的几间灰砖房说,"那一次家里30多口人东逃西散,有的跑到乡间亲戚家,过起隐姓埋名的日子。"
这更是一个党的困难年月。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发起"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新政变,大举残杀共产党员和革新大众。
"现在日子也很困苦的,绝不是一人一家的问题,已成为最大大都人类的问题(除极少数人以外)了。"1933年,陈潭秋在写给三哥和六哥的一封亲笔托孤家书里这样说。为了处理"最大大都人类的问题",他斗争至死。
1950年头,陈鹄站在校园布告栏前,盯着一则"小豆腐块"音讯。多年来,他心里残存着父亲还活着的期望,在那一刻完全幻灭了。
他还记得,上面写着"杀戮陈潭秋等勇士的罪犯受刑"。
陈鹄一向期盼着和爸爸妈妈团聚,抗战迸发后,他只知道母亲献身的音讯。1942年,他找到董必武探问父亲的下落。"董老告知我,他们在1930时代就分别了,之后再也没见过面,只知道父亲去了苏联。"陈鹄回想道。
陈鹄当年不知道的是,赤军长征后,父亲留在中心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后来赴莫斯科参与我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作业,1939年受命回国任中共中心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
当新疆军阀盛世才走上反苏反共路途后,陈潭秋被捕,1943年被隐秘杀戮于狱中。这一音讯很长时刻不为外界所知,乃至到了1945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还被推选为中心委员。
异曲同工:时刻开端了!
"他首要不问政治,假如要问政,便是参与共产党。"6月16日,71岁的我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家闻拂晓,在家里向记者讲起爷爷闻一多的往事。
30多年前,闻拂晓决议重新认识自己的爷爷,为此他不光埋首旧纸堆,还重走了闻一多当年赶赴西南联大的道路。
闻拂晓告知记者,1944年,目击国民党政府的糜烂后,身为西南联大教授的闻一多已在公开批评国民党。彼时,中共中心南边局差遣华岗到昆明,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展开统战作业,闻一多成为其争夺的重点对象无忧印务。
与华岗的触摸中,闻一多开端了解到共产党的政策,逐步有了参与共产党的主意。"华岗告知闻一多,其时需求保全抗战全局,联合全部能够联合的人,假如你参与共产党,就会被戴上红帽子,比不上你在党外说话更能发挥作用。"闻拂晓说。
1946年7月,民盟负责人李公朴被国民党间谍暗算,闻一多当即通电全国,控诉反动派的罪过。4天后,他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间谍埋伏,为树立新我国洒尽了终究一滴血。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