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中新网巴彦淖尔6月29日电 题:看望亚洲最大的一首制大型平原引水灌区
"在八百里的河套平原上,巍然矗立着一座大型水利修建,像一颗熠熠闪烁的灿烂明珠,镶嵌在河套的金色大地上,这儿被称为‘万里黄河榜首闸’。"29日,黄河三盛公国家水利景色区讲解员英子如平常一般以这样雄伟的最初向游客介绍着河套灌区的"龙头"工程——黄河三盛公水利纽带工程。
记者走近这座水利修建时,恰逢黄昏时分,落日的余晖撒在三盛公水利纽带工程上,似乎映射出那段雄壮且巨大的前史。
始建于1959年的三盛公水利纽带工程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的总干渠入口处,是我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引水龙头工程,灌溉面积达870万亩,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大型平原引水灌区。工程自运转以来,在农业灌溉、防凌防汛、工业用水、水力发电、交通运输和旅行观光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英子说,便是这项工程完全完毕了河套灌区"天旱引水难,水大流满滩"的前史,成果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经典,然后河套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塞上粮仓"。
现在,依托坐落黄河最大的几字弯头的三盛公水利纽带工程而建的黄河三盛公国家水利景色区,散布于磴口县巴彦高勒镇东南的黄河干流两岸,总面积129.31平方公里。景色区以纽带工程所辖的58.1km黄河河道及其办理维护范围内的天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黄河文明无忧印务为见识,融地域文明、天然奇迹和文明构思于一身,成为我国西北旅行景色路线上一颗灿烂而闪烁的明星。
拦河闸全长约309米,巍然屹立在波涛滚滚的黄河上,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生态景观区是一处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当地。走进这儿,似乎置身童话国际,海绵宝宝、大眼萌……英子介绍,这些都是用纽带工程替换下来的旧配件,通过工人们的构思和亲手制作"拼装"而成的。
一步一景,收入眼底的是在绵长的前史长河中,勤劳的我国人在与天然的长期斗争中,创造性地建设了黄河一首制灌溉工程,使这片本来干旱的土地有了黄河母亲的抚育,前史性地把黄河的灾祸变成为名贵的水资源,形成了广阔无垠的河套平原。
三盛公水利纽带工程是河套灌区的源头工程,180公里的北总干引水区,像一条巨龙占据在河套平原,4座引水闸像4个喷泉润泽着河套850万亩良田,是国际上寥寥无几的特大型自流区源头纽带工程。
英子介绍,每逢灌期,闸下河水吼怒、气势磅礴,游人登高远眺,可领会"黄河远上白云间"之意境,是休闲、科考探险的绝好去向。
站在岸边远眺,纽带工程与黄河铁路大桥、黄河水力发电站和黄河公路大桥四大修建雄伟壮丽,遥遥相对。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前史长河里,河套平原的人们对黄河的知道和依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文明和水利文明。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到此观赏、调查、旅行的人数逾10万人次。
2005年10月,黄河三盛公国家水利景色区被评为我国国家级水利景色区。2019年,河套灌区被列入国际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