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1 14:10:08
  • 阅读(3738)
  • 评论(10)
  • 大学不应过于围着排名榜办学

    据媒体报道,国际高等教育研讨组织QS(Quacquarelli Symonds)近来发布最新国际大学排名,共有1300所院校上榜,初次有我国大学跻身前20名。这被一些人视作我国高校建造获得的新里程碑。不过,社会舆论对排名榜并没有体现出过度振奋。在各种高校排名榜的长时间轰炸和冲击下,社会已能比较理性客观地对待我国大学排名,相比之下,不少国内高校却一向对此保持着较高的爱好和注重度。

    我国大学近年来在国际大学排行榜中的名次多有提高,体现比较抢眼,这与排行榜自身所选用的目标体系有必定联系。就拿QS大学排名来说,主要目标有6项,其间有关学术的目标权重占比为60%,其他关于教师和学生的目标也均为量化目标。那么很显然,假如一所大学狠抓学术研讨,把宣布国际论文数量作为查核教师的重要目标,自然会快速推高自身在排行榜上的排名。问题是,排名提高并不等于办学实力提高,乃至片面追逐排名反而会影响校园办学效果。一方面,这会导致校园呈现过于重学术研讨而轻人才培育的问题,教师把更多精力用在那些可以抬升点评目标的学术研讨中,不肯投入与目标无关门窗加盟的教育。教育部门再三要求高校注重本科教育,要求树立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准则,但迄今为止,很难说这一准则现已实在树立起来。这将严重影响人才培育质量,也难以吸引到优质生源。

    另一方面,学术研讨急于求成,教师的精力被引导至寻求发高影响因子的论文。重论文宣布而轻论文自身的问题,即对论文所宣布刊物层次的注重超过了对论文自身立异价值的注重,这在国内的高校普遍存在。因为过火垂青论文数据,包含论文引证率数据,随之催生了代写论文、生意论文、学术造假、虚伪引证、假造同行评定等学术不端现象。上一年,在某国际大学排行榜上,我国一当地高校的数学专业排名出其不意地超过了名校,一时令舆论哗然,这也让更多人认清大学排名的"游戏规则"。

    尽管不少高校的管理者都曾揭露表明,不要太过于垂青排行榜,更不能环绕大学排行榜目标办学。但是,事实是,鉴于排行榜所带来的校园名誉增值等清楚明了的好处,在详细的办学中一些校园挑选直接照搬排行榜目标并逐级分解分派到教师头上,并将其作为查核教师的目标。当时,我国高校办学存在的"唯论文""唯奖项""唯帽子"论等现象均源于此,过于注重显性目标、量化点评。

    要推动破除"唯论文"等的教育点评变革,让高校脱节急于求成的办学倾向,踏踏实实做一流的研讨,扎扎实实培育一流的人才,有必要看淡大学排行榜,加速其祛魅。排行榜不过是一些组织依据自身对大学的认知设置目标、进行量化点评得到的一份排名,自身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并且也难以反映无法量化但又非常重要的大学传统、文明内在、精力气质等内容。所以,即使说排行榜对大学办学有参阅效果,那么其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

    大学,不应被办成"排行榜中的大学",而应注重其内在建造。建造一流大学更是如此,要致力于办出我国高校的特征,聚集培育一流人才,并将后者作为榜首要务。

    (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讨院院长)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17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