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14:40:06
  • 阅读(4754)
  • 评论(4)
  • 百舸争流十三行 商埠昌盛"粤"延绵

    羊城晚报记者 李焕坤 谭铮

    "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清初诗人屈大均的一首诗,道尽十三行的昌盛鼎盛,以及粤澳两地自古以来的唇亡齿寒。

    近期,粤澳两地将在澳门城市大学共办"清代十三行之广州与澳门印迹"图片展览,这也是十三行博物馆初次走出南粤。作为清朝时期东西方经济文明沟通的一扇"南风窗",十三行的前史,犹如蝴蝶扇翅般影响了今日我国和国际的生活方法,可以说是具有国际价值的文明遗产。

    即日起,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指导下,羊城晚报推出"又见十三行"系列报道,回溯光辉往昔,记载粤澳展开,讨论文脉赓续,希冀以此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建造、为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注入生机。敬请垂注。

    近2.6万家境内外参展企业、超270万件展品、遍及五大洲的采购商……4月15日,第129届广交会网上开幕。

    日月光华、云霞改变……同一时间,100件(套)近两年新入藏及精品铜胎画搪瓷正在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展出。

    看似毫无相关的两件事,追溯其前史,却都与十三行有极大相关。

    十三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昌盛展开的前史顶峰,是中西方文明在长达85年内的仅有沟通中心。十三行虽已消失在前史长河中,但其前史的影响力一向在接连,不只推进着广东外贸展开,也刻画了敞开兼容的岭南文明,持续招引海外来客。

    85年仅有的对欧美互易商货特区

    现在,走在十三行商馆区遗址(现广州文明公园)上,百舸争流、商馆树立的场景已不复见。说起前史上的十三行,广州大学十三行研讨中心主任、教授王元林介绍,在17-19世纪,它不只是一个地名,更是一片商馆、一个商人集体、一种交易体系。

    据史料记载,1685年,清政府建立闽、粤、江、浙4个海关。自从粤海关建立今后,广东对外交易得到了很大的展开,为此清政府建立专营对外交易的独占组织(即十三行),以期到达"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意图。1757年,英国商人屡次违背清政府禁例,并有"移市入浙"趋势。清政府企图添加浙海关税收,以抵抗外国商船北上,无果后,遂命令十三行为仅有的对欧美互易商货特区。

    王元林介绍,其时十三行具有通往国际各首要港口的举世交易航线,很多的茶叶、丝绸、瓷器从此处销往国际各地,很多白银经粤海关流入我国,必定程度上保持了清王朝的昌盛。文明上,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诞生了广彩瓷、通草画等一系列外销产品,促进了西方哲学、西医西药、西洋绘画、新闻报业、科学技术在广东的传达,从而影响全国。"十三行成果了广东在海上丝绸之路最光辉最绚烂的时期,搭建了广东和国际沟通的桥梁,国际也得以通过广东知道我国。"

    前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定《南京公约》,敞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互易商货口岸,完毕了十三行独享对外交易特权的前史。1856年,第2次鸦片战争,十三行商馆区被付之一炬。盛极一时的十三行就此淡出前史舞台。

    万缕金丝织白玉,春花飞上银瓷面……2006年偶尔的一天,一件出自十三行的广彩花鸟鹿纹碟闯入保藏家王恒的视野,尔后十余年,王恒在"收回"十三行道路上越走越远。谈起保藏原因,王恒说,"那是一段多么光辉的前史,很多的广彩、搪瓷、银器从十三行运往国际各地,但这些物件却甚少有国人保藏,不免惋惜"。

    王元林表明,十三行是特别时期构成的一种保持中外交易的特别准则,部分人以为这段前史不值再提。但他却以为,"现在我国已走进了安居乐业的又一个盛世,公平客观看待十三行前史,维护和传承十三行仅存的名贵资源,含义严重。"

    文明维护传承重在举动。通过政府、学者多年的尽力,2016年,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在广州文明公园上拔地而起,王恒将他其时保藏的1500余件(套)十三行文物无偿赠予博物馆,也带动了一批保藏家接连捐献。

    到现在,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保藏文物超4700件(套),包含广彩、广绣、外销画、外销扇、银器、搪瓷器、五常家具等,包括了清代广州十三行销往欧美的首要工艺品,多年来招引一批批国内外游客观赏。2020年12月21日,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声誉馆长王恒泄漏,下一步博物馆将持续添加藏品数量,提高展陈质量,进一步发掘十三行前史文明价值,为更多研讨十三行前史的有志之士供给材料。

    与此同时,王元林泄漏,广州大学正申报创立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路文科要点实验室,展开十三行材料收拾研讨、数字化维护及活化使用。

    粤商精力注入展开血脉

    与需求时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深入发掘的文物史料不同,十三行留下的另一份遗产——敢为人先、敞开立异、精雕细镂的商贸精力,直接刻进了广东的基因中。

    1951年,为处理物资匮乏、加强产品流通,广东省在十三行原址上举办起"华南土特产展览沟通大会",成为我国进出口产品交易会的先兆。

    1957年,一年两届的我国出口产品交易会(后更名为我国进出口产品交易会)落子广东,为处于国际政治高压环境、遭受"经济封锁""货品禁运"的新我国,拓荒了一条与国际往来的通道,"广交会"的简称很快为国际所了解。

    一向到改革敞开前,广交会缓慢而弯曲地展开,成为我国对外展开经贸活动的仅有途径,是国家外汇的首要来历。"某种程度上,十三行与广交会有种美妙的联络。"暨南大学澳门研讨院院长、教授叶农指出。

    跟着1978年改革敞开的号角响起,民营企业生机爆发。粤商凭仗广交会这一我国最大的外贸渠道,发扬十三行精力,以来料加工等方法,首先参加国际经济大循环中。

    热心保藏十三行文物的王恒自身也是一名粤商。自1988年创业以来,王恒一向以商场需求为导向,参加研制成功国内榜首套电影立体声解码器,推出国内榜首套智能化公共广播体系,并相继把人工智能、视频、数据交汇融入公共广播体系和会议体系之中小兔美剧……"在保藏十三行文物时我就发现,那些外销瓷、外销画,大部分都是依据外商喜爱做的,并且特别精巧。尽管十三行现已湮灭,但粤商精力一向撒播,那就是敢为人先、敞开立异、精雕细镂。"

    粤商兴则广东兴,粤企强则广东强。在十三行前史傍边,广东出现了潘振承、伍秉鉴等很多闻名行商代表;现在,同一片热土上,走出了马化腾、李东生、王传福等粤商,孕育了华为、中兴、腾讯、美的、TCL等闻名粤企。

    数据显现,2020年广东GDP超11万亿元,总量接连32年位居全国榜首。外贸进出口总值为7.08万亿元,接连35年居全国榜首,实践使用外资1620.3亿元,规划创前史新高。兴旺的经济,生机充沛、动能微弱的商场……广东站在国际聚光灯下,招引着全球来客。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3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