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日前,备受重视的"2020年我国考古新发现"在一年一度的我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上揭晓,6个项目当选,分别是:浙江余姚贩子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南巩义市双槐树新石器时代遗址、湖北武汉市郭元咀商周遗址、宁夏彭阳县姚河塬西周遗址、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青海都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就此, 我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讨所所长陈星灿撰文指出:"这6个评选出的考古项目有的答复了严重的学术问题,有的改写了咱们曩昔的一些认知,一同也给咱们一新的启示去探究更多的不知道。"
浙江余姚贩子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海洋文明考古的严重打破
井头山遗址坐落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三七市村,接近河姆渡、田螺山遗址,2013年发现,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被看作是继河姆渡遗址发现近50年之后,在余姚发现的又一处具有里程碑含义的新石器时代遗址。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讨所联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讨所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开掘。
因为井头山遗址文明堆积的超大埋深和被海相沉积掩盖的低海拔埋藏环境,开掘之前由工程部分建了一个围护开掘区的钢结构基坑。就此,"2020年我国考古新发现"发布现场点评专家标明,"这是一个创造性的工程"。
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讨所史前考古室主任、研讨员孙国平介绍,遗址开掘出土露天烧火坑、食物贮藏坑、日子用具加工制造区等聚落遗址,出土遗物按性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工使用后抛弃的很多动植物、矿藏遗存,动物遗存中最多的是海生贝壳;另一类是陶器、石器、骨器、贝器、木器、编织物等人工器物,达400多件。
"我一直在考虑几个问题:我国作为有着1.8万公里陆地海岸线的海洋大国,海洋文明从哪里、在何时来源?之前为什么浙江、江苏、上海没有发现贝丘遗址?河姆渡文明来自于哪里?井头山遗址的开掘让这些问题有了一些相关答案。"孙国平说。
的确,从学术价值上看,井头山遗址是现在在浙江省和长三角区域发现的首个贝丘遗址,也是现在所见我国滨海埋藏最深、时代最早的典型海岸贝丘遗址(距今8300—7800年),考古开掘标明余姚、宁波甚至浙江滨海区域是我国海洋文明发源的要点区域。
孙国平标明,井头山遗址的发现和开掘,是研讨8000多年前我国东南滨海区域社会生产、日子状况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络,全新世早中期海平面上升进程等严重学术问题的名贵事例,可谓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特别是海洋文明考古、全新世海洋环境变迁研讨的严重打破。
就遗址的后续考古和维护使用,孙国平介绍说:"井头山遗址与河姆渡、田螺山、鲻山遗址一同已由余姚市和宁波市两级政府归入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造规划和宁波市‘十四五’社会展开规划,也将会置于浙江省的海洋经济和海洋文明展开战略等来展开中心遗址的考古研讨、文物维护和归纳使用。"
湖北武汉市郭元咀商周遗址:
提醒商代晚期长江流域铸铜技能水平
郭元咀遗址坐落鲁台山北麓、滠水东岸之台地上,以商代至春秋时期文明遗存为主。经国家文物局赞同,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郭元咀遗址的西北部进行了继续性开掘。
据湖北省文物考古研讨所副研讨馆员胡刚介绍,遗址开掘的商代遗存丰厚,时代相当于洹北花园庄期至殷墟一期,其文明相貌以商文明为主体,一同表现出很多的当地文明要素,对讨论长江中游区域商文明展开演化、当地文明展开演化、当地文明与华夏文明的交融与沟通都具有重要含义。
遗址开掘出土了很多与铸铜有关的遗址和遗物,是长江中游区域近年保存最为无缺、内在最为丰厚的商代铸铜遗址。"发现的各类铜渣、陶范、坩埚壁碎块及炉基标明,遗址中至少包括精粹粗铜、熔炼合金与陶块范浇铸3类冶金生产活动。结合遗址中发现的沙层等遗址现象,开端承认了与熔炼、浇铸环节有关的手工业操作链。"胡刚说。
经过实验室剖析,郭元咀遗址出土的铜器及铜渣样品成分,与坐落河南安阳的洹北商城等都邑出土的金属资源共同,遗址出土的陶范质地较为粗糙,烘制程度低,也与洹北商城陶范类似,这开端提醒了洹北时期长江中游区域的铸铜技能与华夏都邑有亲近相关。
另据胡刚介绍,带按窝的鼎足、鬲足的出土标明,郭元咀遗址与大道铺文明存在沟通,暗示此地铸铜质料或部分来源于鄂东、赣北等地的长江铜矿带,为提醒商代晚期长江流域铸铜技能水平、铜资源的同享与分配、安排与运送等学术问题供给了新的什物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郭元咀遗址在郊野开掘的一同,归纳展开动植物考古、冶金考古、环境考古、陶瓷考古等多项研讨,在获取和剖析考古材料方面取得了打破,一同对重要的沙坑、炉址等铸铜遗址进行全体提取,在室内进行实验室考古收拾,进一步提醒遗址冶铸活动的性质。"遗址的郊野考古与科学剖析作业紧密结合,重要的遗址被搬迁至实验室收拾,是冶金考古的成功实践。"胡刚说。
宁夏彭阳县姚河塬西周遗址:
为了解西周国家的政治格式供给新材料
姚河塬遗址坐落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新集乡姚河村北部,是宁夏南部及泾水上游区域初次发现的一处大型西周诸侯国都邑城址。该遗址从2017年5月发现后就继续展开考古勘探和开掘作业,承认遗址面积约86万平方米。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讨所副研讨员马强介绍,姚河塬遗址分为内城和外城两个部分,内城的东部、东北部为高等级墓葬区,墓葬区南部为铸铜作坊区和制陶作坊区,中部为夯土修建基址,疑为宫廷区,东南部为小型墓葬区。外城发现有房址、窑址、灰坑、窖穴、路途等遗址,首要为其时的一些一般村落。遗址水网布满,水沟纵横,勘探发现较多的大型储水池,有干渠与这些水池相接,其与铸铜作坊、制陶作坊等联络亲近,表现出该遗址人群非常重视对水资源的开发和使用。
马强标明,姚河塬遗址有功用结构杂乱的聚落形状、带墓道的高等级墓葬、把握高技能工艺的铸铜作坊,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瓷器、象牙器等宝贵文物,以及刻字的卜骨等,都显现其与华夏分封的诸侯国性质共同,标明西周王朝对西部边境的办理与东方区域相同,选用的也是分封诸侯、藩屏王室形式。
"其间,遗址出土有卜骨和卜甲两种,现在发现甲骨文150余字,记载了一些重要的史实。从甲骨文内容来看,与戎人的战事频频,以30人为一编制小队经常性巡视,并抓获5人,也印证了遗址具有军事特点的重要位置。"马强说。
相关专家标明,姚河塬西周遗址内发现的较多刘家文明类遗存以及先周文明、殷商文明、寺洼文明等遗物,反映了商周之际宁夏南部区域出现过杂乱的人群转化及文明变迁,成为研讨陇山区域与相关区域考古学文明广泛沟通和联络的重要头绪。该遗址的考古开掘对了解西周国家的政治格式、周王朝与西北边境区域的联络供给了宝贵的新材料。这一研讨课题的施行,将会拓宽我国前期文明的归纳研讨,一同对研讨我国前期文明构成的进程与格式具有深远含义。
河南巩义市双槐树新石器时代遗址:
填补了中华文明来源要害时期、要害区域的要害材料
双槐树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经过精心选址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坐落黄河南岸以南2公里、伊洛河东4公里,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村村南的高台地上,处于河洛文明中心区。
经过多年的考古查询、勘探及开掘,承认遗址现存面积约117万平方米,聚落结构布局根本明晰,发现大型的祭祀坑、窖藏坑、陶窑、房址等文明遗址,出土遗物丰厚。
据郑州市文物考古研讨院院长、研讨员顾万发介绍,遗址的首要发现中,大型修建群初具我国前期宫室修建的特征,为探究三代宫室准则的源头供给了重要材料;大型中心居址修建前两道围墙及两处错位安置的门路和加厚围墙的规划,具有极强的防护功用,应是我国古代最早瓮城的雏形;遗址发现的三重环壕,曲度共同,时代相叠,互不打破,工程量巨大,这种形制的规划或许包括必定的人文理念;墓葬区内发现的夯土祭台遗址,系仰韶文明遗址的初次发现,为展开与红山文明、良渚文明等在祭祀准则方面的比较研讨供给了新材料;发现的很多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况的牙雕家蚕,连同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什物等,充沛证明了5300多年前的华夏区域现已构成了较为齐备的农桑文明。
"值得一提的是,祭祀区坐落遗址东部G1环壕外侧,现在发现有9个陶罐组成的斗极九星式遗存,其东部有圆形黄色祭土台,西部有大、中、小3个瓮棺,南部有一个圆形祭祀坑,整个祭祀区周围有较多疑似地臼的遗存。"顾万发说。
据顾万发介绍,双槐树遗址东边为虎牢关,西边为黑石关,南边为嵩山,北边为黄河,周边散布有青台、汪沟、西山等许多聚落,构成一个规划巨大的聚落群。"特别是西山、点军台仰韶文明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构成拱卫之势,从遗址的地理位置、规划、文明内在剖析,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明中晚期规划最大的中心聚落。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郑洛区域这一聚落群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来源要害时期、要害区域的要害材料,被有关专家命名为‘河洛古国’"。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
实证唐代中心政权对西域的有用统辖
沿孔雀河北岸,在新疆库尔勒市至营盘古城之间长约150公里的范围内,呈东西向散布着11座烽燧,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是其间之一。
2019年至2020年,新疆文物考古研讨所两次对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境内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进行考古开掘。"开掘状况标明,遗址构筑于一处9米多高的大型红柳沙堆上,立面呈梯形,是由烽燧本体、寓居房子等修建构成的一处军事设备遗址。现在已收拾房子1座、木栅门1处、踏步1处、灰堆5处。" 新疆文物考古研讨所副研讨馆员胡兴军说。
值得重视的是,灰堆中出土遗物品种丰厚,涵盖了日常作业、日子中的各个方面。到2020年12月31日,遗址共出土各类遗物1368件(组),其间包括宝贵的纸文书、木简861件。这批纸文书、木简是近年新疆考古开掘出土数量最多的一批唐代汉文文书材料。文书内容丰厚,触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学等许多方面,许多内容是国内初次考古发现。其间军事文书数量最多,具体记录了与孔雀河沿线烽燧有关的军镇、守捉、烽铺馆驿等各级军事设备称号,文书显现出各级军事组织正常运转,并经过"计会交牌"等方法传递军情和政令,对该地施行有用戍守办理。
据胡兴军介绍,在唐代,中心政权对西域的办理大为加强,先后建立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为进一步加强中心对西域的统辖和管理,保证丝绸之路的疏通,在天山南北交通要道构筑城堡、关口、烽燧等军事交通设备,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便是唐代‘楼兰路’沿途构筑的军事预警设备之一。"
相关专家点评以为,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的开掘实证了唐代中心政权对西域的有用统辖和管理,填补了历史文献关于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下军镇防护系统记载的空白,为了解大唐西域军镇镇防系统、唐代军事准则、边塞军事日子等供给了第一手材料,对敦煌吐鲁番学、文献版本学、书法艺术史等方面的研讨也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在咱们对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的考古开掘尚在进行中,对其知道仅仅比特币价格冰山一角,跟着郊野考古作业的深入展开,室内纸文书、木简的修正收拾、解读研讨,将会有更多内容出现。"胡兴军说。
青海都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为研讨丝绸之路青海道考古供给新材料
"在公元4至7世纪初,占有青海的吐谷浑强盛,垄断了青海区域的交通和商贸,成为联络我国与漠北、西域、青藏高原、印度等地的交通的中心。以青海为中心,向北、向东、向东南、向西、向西南都有着疏通的交通路线,这便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青海道。"2020年我国考古新发现的项目陈述现场,我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讨所副研讨员韩建华对当选项目青海都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的介绍,就从闻名的青海道开端。
坐落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的热水墓群出土的很多文物,的确有力地证明了从北朝至隋唐时期,青海道是丝绸之路上的一条重要干线,都兰则是东、西方交易的中转站。
据韩建华介绍,热水墓群散布于热水乡察汗乌苏河南北两岸,1982年考古发现并得名。2018年热水墓群被盗事情发生后,经国家文物局赞同,由我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讨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讨所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18年开端开掘,将其编号为2018血渭一号墓。
2018血渭一号墓是一座木石结构的多室墓,出土了很多的金银器、铜器、丝织品、皮革制品等宝贵遗物,并发现了一枚银质方形印章,印面由骆驼和古藏文组成。
"印章的出土为墓主人身份的确定供给了重要信息,是此次考古开掘的严重收成。依据印章释读可知,墓主人是阿柴王,即吐谷浑王。另依据墓室出土金器、丝织物等,结合棚木树木年轮测定,该墓的时代在8世纪中期左右。"韩建华说。
相关专家标明,经过科学开掘,承认该墓为热水墓群结构最完好、墓室最杂乱的高等级墓葬。地上墓园修建、棺床以及主墓室东西两壁用涂红彩的斗拱构件装修,这些元素带有显着华夏文明特征;别的,墓葬出土的木构修建模型、五色石、很多华夏的丝织物,都充沛证明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重要作用,表现了华夏文明强壮的辐射力及影响力;开掘出土的很多丝织物,其编织工艺和纹样具有多源性,证明都兰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站。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