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前哨》首轮表演剧照。
尹雪峰摄(公民视觉)
本报上海4月4日电(记者曹玲娟)4月16日至17日,大型原创话剧《前哨》将在上音歌剧院表演第二轮,之后,于7月5日至7日登上上海大剧院的舞台。本年2月7日至9日,《前哨》在上戏试验剧院首轮表演时即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
这部颇具文献戏曲颜色的剧目的作者,是上海戏曲学院院长黄昌勇。该剧以上世纪初至30年代风云激荡的社会为布景,展示了5位身世不同、阅历各异的青年作家,从不同的人生途径会聚到上海,参与我国共产党,参与我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文学安排——我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终究为抱负和崇奉献出了年青生命的这段前史。
1931年1月,在上海东方旅社,我国左翼作家联盟5位青年作家柔石、胡也频、李伟森、冯铿、殷夫被捕,随即从老闸巡捕房引渡到市公安局,又关进龙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在这里,他们度过了人生的终究三个星期。1931年2月7日,他们连同其他共产党人共24人被隐秘杀戮,史称"龙华二十四勇士"。
"本年在建党100周年和左联五勇士献身90周年这两个严重时刻节点上,我觉得同是文化战线,咱们上海戏曲学院应该有所作为。"黄昌勇坦言,"话剧《前哨》的创造有一种生逢当时、带着使命感出世的年代印记。"
而关于《前哨》这个剧名,黄昌勇表明,这也是在听取多方主张之后,他终究坚持的。《前哨》在前史上便是我国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第一期便是为留念左联五勇士而出的专号,刊登了鲁迅等很多作家在内的留念文章,是一本研讨左联时期革新文学运动的重要资料。剧名的"前哨"两字,更是鲁迅亲身写完后木板印刻的。黄昌勇说:"咱们也期望经过这个剧,让这个姓名传播得更远。"
《前哨》是一部从头发现、寻找和思念革新前史先烈的大型诗剧,要让今日走进比特币价格剧场的观众从中罗致力气,就要打破传统的文献剧限制,在艺术表达上有所立异。该剧以构思和结构见长,除了上世纪30年代、90年代与当下三个年代的堆叠展示,在叙事层面也作了斗胆测验,奇妙地以"戏中戏"的穿插结构,在实际和前史之间构成一种张力,以实际追溯前史,以前史观照实际。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