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3月29日电 (记者 王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省深化变革朵嘉浓典型事例新闻发布会29日在成都举行。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胡建林在会上透露了该省"两项变革"效果:全省城镇(大街)削减1509个、减幅32.7%;建制村削减18429个、减幅40.6%。
"两项变革"全称是城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变革,是近年来四川布置展开的触及最广泛、大众最重视、影响最深远的严重根底性变革之一。
胡建林介绍,四川进行"两项变革"有特别原因:变革前,全省有城镇(大街)4610个,数量居全国榜首,相当于数量居全国第二、第三的两个省份之和;建制村45447个,数量居全国第四和中西部区域之一。
"镇村设置均出现‘多、小、密、弱’特征,尤其是农村人口空心化、经济空壳化,难以选出优异的村干部,公共服务设施搁置与糟蹋并存,降低了服务效能、限制了经济开展、影响了村庄管理。"胡建林说,为处理这一问题,四川在"两项变革"中精准施策、尊重民意,稳慎推进。
胡建林介绍,"两项变革"之后,四川省城镇(大街)削减1509个、减幅32.7%;建制村削减18429个、减幅40.6%;乡民小组削减153713个、减幅39.8%;优化新增社区457个、增幅5.9%,经过"调乡、合村、并组、优化社区"这一套组合拳,完成了县域空间结构、政权系统、管理架构的历史性重塑。
胡建林表明,经过"两项变革",四川拓宽了开展空间,积蓄了开展动能,提升了服务效能,经过变革稳固了底层根底。
"变革打破了区划边界和行政壁垒,乘势摆开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经开区等开展骨架,城乡空间布局、人口布局、产业布局显着优化。"胡建林说,变革后,村庄在加强根底设施建造、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培养开展镇村特色产业等方面发生新的建造需求,形成了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开展的"动力引擎",一起从根本上扭转了城镇"权、责、利"不对等和"官多兵少""事多人少"的局势,破解了村干部"青黄不接""能人进村"等难题,村庄复兴的安排根底和人才根底得到夯实。(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