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中新社厦门3月18日电 (记者 杨伏山)"作为大陆榜首家专门研讨台湾问题的学术组织,厦门大学(简称"厦大")台湾研讨院现在已展开成为大陆台湾研讨的南边重镇和海内外闻名的重要涉台智库。"厦大台湾研讨院副院长张文生近来承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2004年树立的厦大台湾研讨院,是大陆树立的榜首个台湾研讨院,前身为树立于1980年7月的厦大台湾研讨所。历经40余年风雨洗礼,它逐渐生长为包括政治、经济、法令、前史、文学等各范畴的综合性对台研讨组织。
张文生说,当年厦大台湾研讨所的树立,是大陆对台研讨作业展开的里程碑之一,标志着新时期大陆对台研讨迈出了实质性榜首步;厦大台湾研讨院每年出书10多本专著和100多篇论文,无论是涉台研讨水平仍是对台沟通效果,均居于大陆前列,"厦大台湾研讨学科最全,设有6个研讨所,在大陆高校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时刻追溯到1979年1月1日,大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揭开两岸关系展开新的前史华章。树立专门台湾研讨学术组织,成为大陆对台作业燃眉之急。
张文生以为,大陆有关部门挑选在厦大树立台湾研讨所,或许要素许多,但最为要害的,仍是由于厦大比较其它高校和研讨组织,与台湾在前史上有着更深沉的根由,在对台研讨方面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长时间堆集的根底。
纵观近百年展开进程,厦大在大陆对台教育文明沟通与台湾研讨上,将许多"榜首"收入囊中。
早在1929年和1935年,厦大首届学子、人类学家林惠祥两次痛经怎么办缓解疼痛赴台收集文物,带回文物标本一百余件,并写成《台湾番族之原始文明》一书。
1945年,克复后的台湾与厦大敞开来往,厦大是最早接纳台籍学生的高校之一。1946年至1949年间,厦大接纳台湾学生近百名;而1941级到1946级厦大赴台结业生达300多人,成为克复重建台湾的主干力量。
上世纪八十年代,厦大台湾研讨所榜首代主干们全身心投入到台湾研讨作业中,收拾出书《台湾材料丛刊》等多部档案材料汇编,为大陆台湾史研讨供给名贵史料根据。特别是,1982年8月出书的陈碧笙所著《台湾当地史》,作为厦大台湾研讨所出品的榜首部具有重要学术含义和影响的专著,成为大陆台湾史研讨的标志性效果之一。
1981年,厦大台湾研讨所接纳榜首批4位硕士研讨生,这是大陆最早一批专门研讨台湾的研讨生部队。
1987年1月,厦大台湾研讨所出书发行研讨台湾政治、经济、社会、前史、文学等方面状况的学术性期刊——《台湾研讨集刊》,添补了其时大陆对台研讨学术刊物的空白。
随同两岸关系的改进,两岸学术界之间的沟通协作逐渐打开。1988年8月,厦大台湾研讨所与台湾史研讨会携手举行"台湾研讨学术沟通会",这是两岸学者榜首次在大陆进行学术沟通。
厦大相关人士称,作为身处对台沟通前沿区域的重点高校,该校在与台湾高校及研讨组织树立协作关系等方面一向走在大陆前列。
早在1988年12月,厦门大学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台湾"中央研讨院"民族学研讨所协作进行"福建与台湾两省的风俗习惯比较研讨"方案,在该方案发动后约请多位台湾学者来福建进行协作研讨。
据厦大介绍,到现在,厦大已和台湾30余所院校展开校际协作,每年有1000多名师生赴台展开互访沟通和科研协作、学术会议、郊野查询等实质性协作,与台湾区域28所高校展开校际沟通生项目,每年派出赴台长短期沟通学生300余人,一起每年接纳台湾区域协作院校学生200余人来校沟通学习,构成"海峡两岸大学生闽南文明研习夏令营""两岸学子论坛"等一批活动品牌。(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