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3-17 14:05:10
  • 阅读(4815)
  • 评论(15)
  • 跟着伦敦猎鹰世界电影节颁奖礼满意闭幕,经官方认证、评定出的获奖著作也正式发布,其间由燕京理工学院2017级拍照专业学生牛鸿业执导的著作《萤火虫》荣获"官方提名挑选奖"。

    伦敦猎鹰世界电影节是由IMDB官方认证的电影节,也是一个月度评奖制的电影节,电影节每月都会评选出当月入围及获奖影片,终究电影节会为月度获奖的影片举行年度伦敦颁奖礼,展开研讨会、圆桌论坛等。

    《萤火虫》是牛鸿业在校学习期间完结的一部著作,传媒学院院长张炜教授参加编剧,拍照专业负责人孙传林博士担任辅导教师,张明硕、王义恒、佘妮蔓、郭宗哲、刘家璇等同学一起参加了发明。张炜点评该部影片情感捕捉细腻,人物描写丰满,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好片子。

    此次伦敦猎鹰世界电影节获奖,已经是燕理传媒第5次在世界各类电影节上手捧桂冠了。2018年5月,由传媒学院教师李少华担任编剧的影片《延边少年》入围比赛第71届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并取得短片特别提及奖。2019年5月,在法国尼斯世界电影节上,由传媒学院教师孙传林执导的电影《我要去远方》,主演魏嘉镁提名尼斯世界电影节最佳女主角,贺云庆提名最佳男配角并顺畅摘奖。在第52届休斯敦世界电影节上,《我要去远方》荣获第52届休斯敦世界电影节"Remi"奖金奖。2019年10月,由传媒学院丁海峰教师辅导的电影著作《桂香街》取得第11届新西兰华语电影节"金蕨奖"优异影片奖。

    年青的燕理传媒缘何可以屡次斩获世界大奖? "面向世界,取得世界奖项,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张炜教授介绍,学生著作可以在世界舞台获奖是对学院教育理念的一次有用查验,对学生而言,只要不断获奖,取得有质量的奖,才会在工作、考研、出国时取得显着优势,对传媒学院而言,找准定位,不断发力,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作是快速展开和进步闻名度的法宝。

    近年来,传媒学院从发现美、发明美、传达美的"三美"教育动身,活跃采纳有力行动,打通了讲堂与实践的堵点,建立起了人才培育的"高速路",高质量培育"又红又专"的传媒人才。

    世界导师工作室拓宽学生视界

    学院还约请来自美英法澳等传媒职业发达国家的尖端导演、制片人、艺人建立世界导师工作室,依据学生专业需求个性化的规划培育计划,对学生著作进行辅导、开发、包装、规划和推行,这关于拓宽学生视界,提高实践才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自2018年至今,电影《狮子王》导演托尼·班克罗夫特,艾美奖导演米歇尔·布洛克,法国"克莱蒙费朗世界短片节"执行主席乔治·博龙,法国艺术家尼克·杜拉非,日本著名艺人平田康之,日本纪律片导演大野清司等相继加盟燕理传媒世界导师工作室。

    与此同时,校园和海外闻名院校展开深度协作,打通了出国留学的各个环节,也让燕理传媒学子与世界名校完成了痛经怎么办缓解疼痛无缝对接。

    产教交融提高学生专业才能

    安身京津冀,传媒学院经过扩大校企协作,深化产教交融,推动教育教育改革等,让学生触摸职业最新消息,强化专业实践才能和立异精力,进一步完善立异创业教育系统。近年来,传媒学院同中影集团、汉唐影视等一批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深度协作关系,一起打造学生实践渠道,一起开发视频,就导演、播音、拍照、编导和扮演专业学生的培育、实践和工作问题达成了一系列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传媒学院常常展开跨专业联协作业。仅秀水街短视频项目就有千名相关课程的学生走进秀水街进行视频拍照和采访,并在惯例视频拍照基础上进行了全方位拓宽,加强了商业实战与课程的交融,整合了传媒类各个专业的优势,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才能。

    张炜院长表明,当时的疫情让整个传媒职业都阅历着巨大的震动,传统的电影工业快速革新晋级,网络电影和网剧成为更为干流的款式,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在青年用户中占有着愈加干流的方位,传媒学院产教交融最大的意图是提高教育水平,开辟学生视界,让学生有充沛的取得感,得到其他院校难以供给的资源、理念和技术,然后不落后于年代。

    "又红又专"成为传媒人的标签

    传媒学院建立伊始,就致力于培育"又红又专"的传媒人才,"德才兼备、德艺双馨"一直是传媒学院人才培育的最高方针。

    《萤火虫》叙述了两个乡村少年关于日子与愿望的故事,影片内容紧贴年青人日子,传递了不甘于命运,活跃向上的精力。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王伟冉以为,"红"便是思维,便是要为党和国家培育人才,一直把建立学生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作为榜首要务,"专"便是专业,学生要经过发现美、发明美、传达美,不断进步为国家、为公民服务的才能。

    牛鸿业介绍,尽管自己对《萤火虫》有决心,但作为一部学生著作,能在伦敦猎鹰世界电影节获奖仍超出了预期。他以为好的故事要有包含精力,大学四年的学习日子,让他可以在世界大师工作室向长辈学习常识,在产教交融大渠道锻炼实践才能,在世界赛事舞台提高专业才能,这些是做好一部著作的必经之路,这些在大学中罗致的精力力量也必将受用终身。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15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