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3-17 11:20:12
  • 阅读(4727)
  • 评论(7)
  • "党一直想着咱农人"(亲历者说)

    78岁的严金昌,尽管头发现已斑白,但精力矍铄。这位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在自家的"金昌食府"里每天忙前忙后,抽暇还给客人们叙述当年大包干的故事……

    "1976年,小岗村111口人每人每天只要六两三钱的口粮,一个壮劳力辛苦一个月还赚不到3块钱。"严金昌说,那时候,凤阳"十年九荒",自己小时候曾跟着爸爸妈妈去讨饭,"那时候想,这种苦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儿啊!"

    1978年末的一个晚上,严金昌和村里17户乡民在严立华家签订了"大包干契约",犹如平地惊雷,改变了小岗村人的日子。

    "1979年下半年,庄稼长得特别好,村里大丰收,咱们干一年够吃5年的。"老严有些激动地说,秋收后,他家里堆满了稻谷、花生、山芋。交足公粮后,还剩余几大堆。他将山芋都切开,晒成山芋干。

    让严金昌心里感到结壮的是大包干得到了党中心的关怀和支撑。1982年,中心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包产到户后,严金昌家的日子有了很大改进。1982年,他买了一辆小四轮和一台收割机。小四轮能够跑运送挣钱,收割机除了帮自家收割庄稼外,还能够租给他人用。第二年,他就搬出了茅草房,住进了砖瓦结构的新平房。

    跟着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变革,严金昌又成为小岗村第一个拿到土地承揽运营权证书的人。

    "曾经把土地分到户是为了吃饱饭,现在痛经怎么办缓解疼痛把土地流通出去是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党一直想着咱农人!"严金昌说,他把家里的7亩土地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通了出去,并以土地承揽权为典当,从银行贷款10万元,用于"金昌食府"的扩展运营。

    这几年"金昌食府"的生意越来越好,年收入已近20万元。更让严金昌快乐的是,他的几个儿子都在村里开了饭馆或超市,一大家子日子在一起。"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家家都住小洋楼,这日子过得适意!"严金昌乐滋滋地说。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3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