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中新网忻州11月19日电 题:山西国贫县的致富"暗码":多工业"造血"富民
移民新区,高楼错落有致;出产车间,机器轰鸣作响;光伏电站,光伏板连片如海……雁门关古长城脚下的山西忻州代县japan tengsu,勾勒出一幅脱贫致富的新现象。
几个月前,这座小县城刚刚摘掉贫穷县帽子。
19日一早,将宽阔亮堂的新房清扫洁净,张翠平前往离家不远处的扶贫工业园区作业。2018年,凭借易地移民搬家,她住进县城的滨河移民区。同年,经社区牵线成为园区企业的一名织袜工人。
代县宝通40MW光伏扶贫电站的光伏板连片如海。杨佩佩 摄
此外,光伏工业也是代县开展的扶贫工业。建起的电站,不只为这片瘠薄的土地注入新动能,也为贫穷户带来"阳光收入"。
曾是代县阳明堡下沙河村建档立卡贫穷户高建新,便是受益者之一。2018年,他经过培训成为忻州最大的会集式光伏扶贫电站的一名管护工人。
"村里的地大多是沙石薄地,产值不高、效益欠好,一年到头收入不到万元。"高建新说,现在建起电站,不只土地有用,自己和妻子也都有安稳作业,年收入达4万元。曾经孩子上学四处筹钱,现在还完欠债,还存有余款。
据该光伏扶贫电站负责人王虎生介绍,电站不只吸纳周边村100多名贫穷户工作,还经过流通1400亩沙石薄地,给当地乡民一次性付出30年的土地租赁费,合计500余万元。
代县坐落太行山会集连片贫穷区,是国家扶贫开发作业重点县。多年来,代县人都在与贫穷奋斗,2020年2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同意代县退出贫穷县序列。(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